文章插图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基本信息
1、定义
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酯和ADP转变成丙酮酸和ATP的磷酸基转移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有M型和L型两种同工酶,M型又有M1及M2亚型 。M1分布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M2分布于脑及肝脏等组织 。L型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肾及红细胞内 。心肌细胞坏死后,PK释放入血,PK的测定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 。
2、专科分类
心血管
3、检查分类
生化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血清(28.3±12.8)U/L(丙酮酸激酶法) 。
2、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h PK活性开始升高,22-24h PK活性达高峰(为对照值3倍),第2天达峰值(为对照值的4倍);48-72h后逐渐恢复正常 。血清PK活性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 。此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PK活性开始升高和恢复正常均较早,因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延展或再梗死的诊断 。但有人认为PK不如CK敏感,但是比CK特异,由于升高时间短暂,最好辅之以其他监测指标;也有人认为PK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简便、迅速而可靠的一项指标 。
官颈癌、淋巴肉瘤、髓性白血病和霍奇金氏病病人血清PK总活性明显增高 。
肌原性疾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肢带型以及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病人,其血清PK活性明显升高,达对照值的1-25倍,阳性率>90% 。相反,在神经源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变等)的患者,大多数人的血清PK活性正常 。故测定血清PK活性对于区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肌病有一定的价值 。
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的患者红细胞中PK总活性显著降低 。在其他一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红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无效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先天性发育不全性贫血等,红细胞PK活性可降低至对照值的50% 。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采血后立即送检,检测方法同丙酮酸激酶法测定 。
2、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时,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5天恢复正常水平 。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肝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肌梗死
2、相关症状
贫血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无 。
2、不良反应
【血清丙酮酸激酶】无 。
血清丙酮酸激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商用炒酸奶机有哪些品牌 商用炒酸奶机优秀品牌介绍【详解】
- 日创商用酸奶机怎么样 日创商用酸奶机优势介绍【详解】
- 家用酸奶机什么牌子好 家用酸奶机品牌推荐【详解】
- 培根酸菜酱面的做法
- 怎样选购酸甜的山楂
- 商用酸奶机什么品牌好 商用酸奶机品牌推荐【详解】
- 蚕豆是感光性食物吗 蚕豆酸了还能吃吗
- 羟脯氨酸
- 尿亮氨酸氨基肽酶
- 尿亮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