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同咆哮的人交往和结婚


不要同咆哮的人交往和结婚

文章插图
上月宣判的李阳家暴离婚案让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最烦恼、最困惑的一段感情 。
尽管我当时受到的伤害绝没有李阳妻子遭遇的那么严重,然而,我的经历仍让我陷入了深思──我到底能忍耐自己被虐待多久?
【不要同咆哮的人交往和结婚】我从来没有公开讲述过或写过那段感情 , 因为这完全是一件私事 。但是如果我的故事能够帮助哪怕一个人脱离这种危险的境遇,我愿意和大家分享这段往事 。
了解虐待
当我们提到虐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联想起关于那些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女性的可怕新闻报道和微博图片 。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虐待都是身体上的 。而且,虽然女性更经常成为虐待的受害者,但男性也常常是受害者──特别是精神虐待(emotional abuse)的受害者 。精神虐待可能带来同样的破坏性,甚至更令人费解 。
精神虐待令人费解是因为在摆脱虐待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就是识别它 。毕竟,对尚未意识到的问题 , 你无从下手 。心理学家特伦斯?里尔博士(Terrence Real)在其畅销书《婚姻新规则》(The New Rules of Marriage)中对虐待行为做出了如下定义:
(1)呼来喝去 , 大吼大叫 。
(2)恶言相向 , 说任何以“你这个……”开头的句子 。
(3)羞辱或侮辱,说别人品行恶劣或一无是处 。嘲笑、讥讽、挖苦别人、乱开玩笑或自视过高 。
(4)对另一位成年人指手画脚,告诉她该怎么做、怎么想或作何感受 。
(5)信誓旦旦,却言而无信 。
(6)撒谎或摆布别人:故意歪曲事实或者欺骗性地改变行事方法,以达到控制伴侣的目的 。诸如:“别担心我 。我淋着雨也没关系 。去吧,你玩得开心点 。”
当我读到上述定义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难道这些行为都算得上虐待?这些都稀松平常?。?
不过,我随后意识到,里尔博士是正确的 。
他列举的上述行为都是将来可能出现身体虐待的预警信号 。并且,这些行为本身就是虐待行为 。
虐待在健康的感情中没有容身之地
专家们认为 , 当你和伴侣同处一室时,如果你发现自己不得不谨小慎微──始终小心翼翼地关注自己和别人的言谈举止──以避免你的伴侣大发雷霆,这就是你身处虐待关系之中的一个最佳信号 。
虐待在健康的感情中没有容身之地 。一点儿也没有 。
人们或许会问,那些处在虐待关系中的人,为什么就不能离开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许只有那些经历过的人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 。
如今,你可能不会觉得我是那种会将自己陷入虐待关系之中的人 。毕竟,我非常自信 , 我受过一流的教育,又有着全球化的职业经历 。
但是,我曾经和一个施虐者交往过 。
他看起来不像个施虐者
起初,他看起来就是完美男友的化身:聪明、风趣、有魅力、帅气,并且在他的行业领域内备受尊重 。
不过,他在控制愤怒情绪方面有问题 。
只要他感到被轻视或者不被尊重 , 他就会大动干戈 。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但他大吼大叫、厉声斥责 , 嘴里说着关于我和其他人的不堪入耳的话 。
引起他愤怒的几乎都是区区小事,但是他激愤的谩骂可以持续几个小时,最终以我泪流满面、我们俩人都筋疲力尽而告终 。除了我以外,几乎没有人见识过这些场面,因为他煞费苦心地粉饰着自己的面子 。
他似乎对我的家人和朋友最为苛刻 。他抱怨满腹,向我数落着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他还以此为理由,开始把他们从我们的生活中疏离出去 。离开了我最需要的人,我开始孤立无援起来 。
回首往事,一切不言而喻:我早就应该离开他 。
然而,一旦我开始和他交往,突然间 , 脱身似乎变得很难 。
我没有离开他,因为当他不咆哮的时候,他很风趣、体贴,又对我很好 。他很善于道歉,而且他总是向我保证再也不会这样了 。我又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事情总会有所好转 。
我没有离开他,因为我觉得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应该爱屋及乌 。毕竟 , 我也不是完美的,还有,难道成长不就是学着接受生活的本来面貌吗?
我没有离开他 , 因为当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的时候,他说他需要我 。而我也以为 , 我能够帮助他 。
我没有离开他,因为变化令人恐惧,想到自己将孤身一人也令人恐惧 。走出这段感情实在是太难了 。我很累 。我不想从头再来,到未知的世界里再次冒险 。
我没有离开他,因为我没有勇气去倾听自己的心声 。在这个时而冷酷无情的世界上,至少有人能抱抱我 。

不要同咆哮的人交往和结婚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