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

文章插图

心肌缺血的概述
1、定义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 。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 。
2、症状部位
心脏 。
3、症状科室
心血管内科 。
4、常见病因
4.1、高脂肪饮食
现代人们的饮食越来越多,不像以前物资匮乏,因此,不少人经常会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而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的摄入,会导致身体增加血管内脂质、甘油三酯等垃圾成分,从而加速了血管的堵塞,一旦血管堵塞就会出现心脏病问题 。
4.2、久坐不运动
现在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可以在办公室完成的,于是,有更多的人经常坐在办公室,不运动,于是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导致了身体的肠胃蠕动缓慢,容易增加便秘和痔疮等等风险,从而还会导致心肌缺血 。
4.3、长期吸烟、喝酒
相关研究表明,吸烟的男性比没有吸烟的患心脏病死亡率增160% 。深呼吸一口香烟,相当于吸入4千种有毒的化学物 。吸一口烟,尼古丁只需7.5秒就到达血液中,然后到达大脑,引起一些分泌的增加,脉搏跳动增快,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 。一氧化碳到了体内,迅速跟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缺氧 。吸烟时感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其实就是这些“毒物”起作用,从而引起血管狭窄,引发严重的心脏病 。
4.4、熬夜
长期熬夜会导致心律不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心肌缺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冠脉广泛病变基础上反复心肌缺血引起进行性心功能受损 。
心肌缺血可引起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通过对狗的实验表明:冠脉被阻塞20分钟后再通,可使缺血心肌的心功能降低并持续数天,但最后可完全恢复 。这种缺血后暂时的心功能低下被称为“心肌击昏或心肌顿抑” 。但长期慢性心肌灌注不足,可引发持久性的左室功能障碍,就是“心肌冬眠”状态 。如果在冠脉广泛狭窄的基础上,反复出现短暂的冠脉阻塞,就会对心功能造成进行性损害,最后导致心衰,出现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症状 。
心肌梗死后心脏扩大导致进行性心功能损害 。
研究表明,如果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占左心室的40%或以上,将引起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猝死 。心梗后,梗死区扩展、变薄、坏死区膨胀,导致心室出现明显的几何形状改变和心室扩张 。对1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尸检发现:100%有心肌梗死,其梗死范围从8%-46%不等,梗死面积大于30%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占28%,而梗死面积小于20%者也达到28% 。这说明心肌梗死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

心肌缺血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