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疲劳的中医认识

【3 疲劳的中医认识】

3 疲劳的中医认识

文章插图

中医药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疲劳问题,现在仅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概念及致病因素 中医称疲劳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认为疲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有以劳倦,形气衰少” 。虚指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精气夺则虚” 。
疲劳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中分析到:“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或劳于名利……或劳于色欲……或劳于疾病 。”但最常见的原由还是“过劳”,即过度劳累 。《济生方·诸虚门》认为:“五劳六伤之证……多由不能摄生 , 始于过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劳伤是因为不能保养好身体 , 过度消耗体能引起的 。
分类 中医将疲劳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1.五劳 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 。《素问·宣明五气篇》对体力性疲劳归纳为五劳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过度用眼会引起视疲劳;过分懒散会使精神不振;坐的时间太长或是保持静态的时间太长而不运动 , 肌肉就会松软而不坚实;持续站立、行走而得不到休息,就会引起筋骨肌肉疲乏、酸软 。
2.六极 六极指疲劳引起的六种较为严重的机体病理变化 , 包括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 。严用和《济生方·论五劳六极证治》称:“盖劳力谋虑成肝劳,应乎筋极;曲运神机成心劳,应乎脉极;意外过思成脾劳 , 应乎肉极;预事而忧成肺劳,应乎气极;持志节成肾劳,应乎骨极 。”

3 疲劳的中医认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