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文章插图
在诊疗实践中,用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可以概括临床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脉象,基本上可以满足“辨证论治”的需要 。因此,对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辨别和分析 , 是对复杂脉象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基础 。
对脉象的辨别,必须掌握正常脉象,并熟识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 。这是最重要的依据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娴熟的技术 。此外,有很多方法可灵活掌握 。比如,将脉象“分类”的方法、“互相对比”的方法、“知常达变”的方法、“察独”的方法等 。
对脉象进行分析,涉及范围太广 , 内涵极其丰富 。但总的说,是根据脉象变化分析疾病的成因、性质、病位、发展趋势和病理机制等,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依据 。
对脉象的辨别和分析,是脉诊用于临床的关键环节,是脉诊参与“辨证论治”过程的纽带和桥梁 。历代医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但是,由于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了一部分 , 直接影响了脉象的辨别和分析 。比如 , 革脉和代脉,其实际意义 , 主要是对脉象的变化或转变进行辨别和分析 。然而,因其实际意义被埋没,几乎未能发挥作用 。再如动脉,其实质是非窦性心律的脉形 。然而,因其实际意义被埋没,并未发挥诊断非窦性心律的作用 。这些事实说明,对脉象进行辨别和分析的方法与内容 , 都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
据考证,古代医家精心筛选确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 , 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不仅反映了寸口脉变化的相关方面 , 而且反映了对复杂脉象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多种方法 。并且 , 这些方法很实用,既简便又准确 。因此,应该将这些方法再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 。
1、辨别和分析反映脉位的脉象
反映脉位的脉象分四类:一是浮脉 , 二是不浮不沉之脉,三是沉脉 , 四是伏脉 。其辨别方法是,首先确定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所用的指力 。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辨别寸口脉在哪一部 。根据寸口脉在“五部”的顺序 , 可准确辨别脉位的变化 。
为便于叙说 , 暂将“按之至骨”的指力称“总指力” 。根据“总指力” , 可具体掌握对“五部”分别进行诊察的相应指力 。比如:辨别浮脉,所用指力不超过“总指力”的“五分之二” 。辨别沉脉,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 。辨别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 。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的脉体,是伏脉 。用以上方法 , 可以准确辨别脉位的变化 。其他脉象若以脉位变化为构成条件,都是相兼脉 。比如,“濡脉”是“细而软”兼“浮” , “弱脉”是“细而软”兼“沉” 。再如,“脉浮数”是“浮脉”与“数脉”相兼,“脉沉数”是“沉脉”与“数脉”相兼 。显然 , 这都是非常准确的辨别方法 。
对脉位变化的分析,一般认为,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这是一般规律 。临诊时,表证脉不浮或里证脉不沉,其诊断作用更重要 。必须将脉位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意义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充分体现脉位变化的诊断作用 。比如,《伤寒论》第九十二条说:“病发热头痛 , 脉反沉,若不差 , 身体疼痛者,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第三百零一条说:“少阴?。嫉弥捶⑷嚷龀琳撸榛聘阶酉感撂乐髦?。”这两条所论都是“表证”,但其脉不“浮”而反“沉” 。这种情况下,对脉与症的综合分析非常重要 。前条所论,病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 , 属太阳表证,其脉应“浮”而反“沉”,说明平素阳气不足,里虚较重 , 故用四逆汤救里,此为寓解表于回阳救逆之中 。这说明,《伤寒论》不因“脉症不符”而“舍脉从症” , 从而体现了脉位变化对“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 。第三百零一条是太少两感证 。病在少阴 , 不应发热而反发热 , 故谓之“反” 。此“发热”,是外感风寒之邪在表 。此脉沉,是心肾阳虚不足以鼓动 。《伤寒论》不因“脉症不符”而妄行取舍,而是在脉象与病症的“常”、“变”之中辨析其病理机制,弄清脉位变化与症状不符的内在原因,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法 。其内在原因是平素心肾阳虚而复感风寒 , 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双解 。这些实例说明 , 对脉位变化的分析,应该拓宽思路,不能局限于“某脉主某证”的一般认识 。若脉症不符,更应该深入分析 。
2、辨别和分析反映“至数”变化的脉象
反映“至数”变化的脉象分三类:一是迟脉,二是正常脉的至数,三是数脉 。临床错综复杂的“至数”变化,不外乎这三类 。其他脉象若脉的“至数”变化为构成条件 , 都是相兼脉 。比如 , 促脉是“数”脉再兼“时一止” 。再如,脉沉迟是迟脉与沉脉相兼,脉沉数是数脉与沉脉相兼 。
“至数”变化最容易辨别 , 可用“呼吸定息”或“计时法”测定 。一般认为,正常脉的至数是一息四、五至之间 。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 , 都是迟脉 。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都是数脉 。按计时法算,每分钟脉动50次以下为迟脉,正常的至数每分钟60~90次 , 若超过正常脉的至数则为数脉 。小儿脉的至数当另论 。
对至数变化的分析,一般认为,数脉主热,迟脉主寒 。但是,这只是“迟数”二脉最一般的诊断意义 。实践证明,迟、数二脉对分析病证的寒、热确有很大实用价值 。除此之外 , 脉的至数变化还有更广泛的意义 。比如,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以及痛证、痰证、饮证等,都可通过脉的至数变化提供诊断依据 。特别是“脉症不符”的情况下,对至数变化的分析尤其重要 。如《伤寒论》第二百一十三条说:“阳明?。龀伲?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此条所论,其脉迟,非虚非寒,乃阳明腑实热证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析脉迟的成因,不能认为是“脉证不符” 。因实热壅结于里,气血阻滞,阳气受遏,也可导致脉迟 。因此,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实热 , 荡除燥结 。这说明,中医对脉的“至数”变化有独特的认识方法 , 必须辨明成因、性质、病位、所主病证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分析病理机制,才能充分体现至数变化的诊断意义 。再如促脉,其实质,是在数脉的基础上又出现“时一止”的变化,表明“阳盛及阴”或“热极伤阴”,这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认识方法 。由此说明,虽然脉的至数只是心脏的搏动次数,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脉的至数变化具有非常广泛的诊断意义 。因此,对至数变化的分析 , 既要体现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 又要兼顾至数变化的实质是心脏搏动次数的变化 , 二者结合起来,更能体现至数变化的诊断意义 。

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