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伏天”的饮食原则

【中医“三伏天”的饮食原则】

中医“三伏天”的饮食原则

文章插图
据医学专家称,数伏天气容易带来很多疾病的高发 。而在我国中医学上 , 有种说法叫“疰夏”,就是说,夏季炎热潮湿,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晕脑涨、心烦口干、胸闷心悸、自感发热等现象 。那么,“疰夏”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吕利提示广大读者朋友: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 。在这其中,“多酸多甘、补气去火、多果蔬”又成为夏季食补的重要原则 。
原则一,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 , 适宜清补” 。事实证明 ,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 , 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 , 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并且,夏季归心 , 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 , 因此 , 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 , 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 。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
原则二,补气去火
进入夏季 , 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 。饮食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地用膳 , 或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

中医“三伏天”的饮食原则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