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用人与用药


谈用人与用药

文章插图
【谈用人与用药】古语有云:“用人治国如同用药治病” , 又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这些说法表面看来毫不相干,但透过表面,稍加对比,二者有惊人相似之处,事虽迥异,情同一理 , 良医治?。?先望之、闻之、问之、切之 , 然后视病因、病情、病势、病程开取适量、适当之药,才能让病人得到恰当的治疗,从而转危为安 。
治国用人同样如此,纵观三国鼎立之时,曹操唯才是用,所以才聚集大批杰出人才,成就雄霸北方的基业 。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有周瑜、鲁肃、吕蒙皆竭尽所能报效君主 。诸葛亮用人则要求德才兼备 , 以致其死后,蒋琬、费祎亦能保弱蜀20余年,实属不易 。三种成功的用人策略 , 可以说因人而异,各尽其能,特殊人才特殊利用,不因局部而否定全部,因普遍而否定特殊 。因此用人如同用药,是药皆有副作用 , 无非是用其所长,互相制约其短而已 。
如今的纷繁世界,由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兴旺、事业的复杂性和人才的局限性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就像各种各样的病情,需要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药材一样,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项事业、甚至一件小事,往往涉及众多方面 , 需要各种人才配备完成,而人的才能,总是有长又短,不可能完备无缺、无所不能,如中药中的有像大黄那样善泻不善守的“将军”,有像黄连那样善守不善泻的“刘备”…… 。如何才能使用人像用药一样建立一个科学的“配方”,使各种人才相得益彰,发挥其最大的能量呢?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用人如用药须“通晓药性”
药有苦寒、温热、生猛、柔和之分,用药时 , 必须通晓药性,需猛则用猛药 , 需温则用温药 。用人亦如此,曾国藩在写给其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中说道:“办事不外用人 , 用人必先知人 , 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察者,方能得其大概 。”另外为了识人 , 曾国藩甚至总结了一套“相人”之术,从“神骨”,刚柔、容貌、五官、须眉、声音、情态、气色等方面来“相人”,从而了解这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 。正如古人所说:“用人之仁则去其贪,用人之智则去其诈 。”因此对“才华横溢 ,  但神采外腾”的李鸿章 。曾国藩常常言传身教,最终使其位列阁首,对“治事气足,而才不长”的郭松林却始终不委重任,对“贪财、贪名,却善于战守”的鲍超则只将其作为冲锋陷阵的猛将 , 而不让他兼管地方政务等等 。可见用人必先知人,需扬长避短,我们组织部门要多深入村组、深入群众 , 才可能听到最真实、最准确的声音 。如同用药须先通晓“药性”才可以发挥其恰当的作用 。
用人如用药须“合理组方”
历代医家有名者,必善用药 , 名之曰:对药 , 配药得当,常能取得奇妙的功效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桂枝汤中,以桂皮配白芍,生姜配大枣 , 一表一里,一辛一甘,既调口味、又保胃气 , 其择药之精 , 组方之巧,令人叹为观止 。用人亦如此 , 要合理担配,各其所能,才能产生最大效能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雄才伟略的项羽得到天下 , 是因为他能够把有满腹经纶、治国安邦的萧何,运筹帐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 统率千军、无往不胜的韩信融为一个整体,何愁不得天下 。再看唐僧团队,唐僧虽然平庸,但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孙悟空桀骜不驯但能斩妖除魔 , 猪八戒有些懒散却也能服从大局,沙僧每天八小时工作踏踏实实 , 所以他们能够历经劫难取得真经 。而像西班牙皇家马德里男子足球队却适得其反,尽管球队里面个个都是超级巨星 , 但是没有一个教练能够把他们捏成一团,因而无论是在联赛,还是杯赛中都一无所获 。所以我们组织部门用人也像用药一样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结构,把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年龄层次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合理搭配,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 , 比例适当则相得益彰,比例不当则相互抵制,互相抵消 。
用人如用药须“临床实践”
以上两点 , 说明“熟知药性”,“合理组方”之重要性,而“临床实践”也切切不可忽视,只有掌握了这项基本功,治疗中才可驾轻就熟 。有如治国用人,只有通过不断变化工作岗位进行“岗位练兵”,同时制定严密的绩效考核制度 , 才能全方位的了解此人的特点和缺点,方能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伟人毛泽东曾经指出:“一切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同志更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言论 。可见“临床实践”对一个人使用的重要性 。
用人如用药须“因病施治”
古医书记载“病之名有万”,又有“春季为木令,夏季为火令,秋季为金令,冬季为水令”的“天人相应”的说法 。可见得病之人千差万别,所以用药也应“因病施治” , 才可药到病除 。用人也同样,人尽其能 , 把其放在某个位置上就要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人曾对曾国藩幕府人才作了总结 。把其麾下50多名佼佼者分为谋略、作战、军需、文书、吏治、文教、制造7种人才 , 细细品来,我们无不佩服曾国藩因人善用,善于知人 , 明于用人的思想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往往能够充分挖掘每个的潜能,把其摆存最合适的位置 , 创造最大的价值 。
用人如用药须“善用新方”
学医就像学哲学,学辩论思维,老祖宗有句话“穷则思变 , 变则通,通则久”,医学也是一样 , 固守一方一药而不知时代之变,思维之变 , 不求创新,则成不了大医 , 也治不了大病、难病 。用人也一样 , 毛泽东同志在用人方面就“不拘一格,大胆创新” , 他在很多场合谈到放手使用年轻人 , 甚至用了青年人要打倒老年人之类的观点 。并在历史上找了很多例子:“例如赤壁之战,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 。还有像三国时期吴国的陆逊年纪轻轻 , 却韬光养晦,十分稳?。?连破刘备40多座军营,使刘备退到白帝城 , 最后死在那里,这无不归功于孙权对陆逊的“非常规”使用 。因此我们组织部门在用人创新上不仅内容要创新、机制要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要创新 , 要打破身份、地域、年龄、成本的限制,打破僵化的观念,不拘一格才有助于我们的工作 。
用人如用药,我们组织部门须有容纳人才的宽阔胸怀 , 要像医生用药一样把好每个人的脉 , 从而对症下药,因人而用 , 要如“能调众味”的“甘草”一样善于以一味协五味,甚至以无味和众味,使各种人才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作用,人尽其能 , 物尽其美,真正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 , 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有舞台,肯干事的有回报,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有危机 , 这样国之事业才可兴旺发达 , 长治久安 。

谈用人与用药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