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傣族医学的发展

【2 2 傣族医学的发展】

2 2 傣族医学的发展

文章插图

在诊治疾病方面他们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医疗方法,诊病时以“望、闻、问、摸”为主,如在《戛比底沙底巴女》一书中,论述了因风引起的病态反应就有41种 。当临床上看到神疲、多寐、章格章纳(易怒)之症时 , 属巴塔维塔(土)偏盛致病,病位多在肝胆、脾胃,如兼见肤色黑,提示血为苦性,含糖少,用药时宜下酸味和甜味药 。在问诊中注重患者的居住环境条件,如居高寒山区、湖海易生风、生湿,若肤色黑红属血辣、酸少,治疗时宜选平性药、凉性药等等 。故在四塔相生相克与致病的关系方面,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有相似之处 。在用药上也有类似中医汤头的固定配方,热病用寒凉药,寒病用温热药,虚病用补益药等等 。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分为四个不同的病因取名定方为“雅塔” , 如用于因风致病的方药定名为“佤约塔雅塔”,用于因火致病的方药定名为“爹卓塔雅塔”,用于因水致病的方药定名为“阿波塔雅塔”,用于因土致病的方药定名为“巴塔维塔雅塔” 。随着年代的推进,医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充实,《中国药典》(1997年版)收载的傣药“雅沙里门挪”、“雅叫帕中补”,均与古老的前四种方药不同,但它们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民间被广泛流传和运用 。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 , 傣族医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来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临床实践 , 但它是封建部落时代所产生的,由于受当时生产水平和自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 加之在旧中国傣医药饱受歧视 , 得不到发展,曾经约有200多万人口的西双版纳,因疟疾瘟疫的流行 , 到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了近20万人 , 人民处在疾病交加、苦难深重的水深火热之中,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 。傣医药处于濒临湮没的绝境中 。因此 , 对人体生理、病理及其药理现象的认识,理论的探讨基本上还停留在朴素的直观认识阶段,对疾病的内在联系认识比较笼统,故在学习傣医药学时一定要用辨证的哲理、方法作指导,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把傣医药学与其他传统医学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创造出它灿烂的民族之光,更好地利国利民 。

2 2 傣族医学的发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