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缺铁性贫血分证论治


第四节 缺铁性贫血分证论治

文章插图
……
1.脾胃虚弱
【第四节 缺铁性贫血分证论治】证候:面色苍黄,口唇粘膜爪甲苍白,不思饮食,体倦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无力 。
分析: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调,故见不思饮食,大便溏泄;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少,不能营养颜面、粘膜、爪甲 , 则面色、粘膜、指甲苍白;肢体失于濡养,则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无力均为脾虚之象 。
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健脾益气,黄芪、当归益气养血,陈皮、砂仁行气和中使补而不滞,鸡内金、谷芽健脾消食助运 。
大便稀溏加苍术、薏苡仁、焦山楂以助脾运;畏寒肢冷加干姜、附片以温脾阳 。大便查有钩虫卵者可先服贯众汤(贯众、苦楝根皮、土荆芥、紫苏)以祛虫,虫去后再拟健脾和
2.心脾两虚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发枯易脱,倦怠无力,食少纳呆,心悸气短,头昏目眩,唇粘膜苍白,爪甲色淡,舌质虚胖,苔薄白,脉细弱 。
分析:脾虚则运化无力,中气不足,故见倦怠乏力 , 食少纳呆;心血亏虚,血不上荣则面色萎黄或苍白无血色;血虚则发失所养,故发枯易脱;心失所养则心悸不安;心脾两虚 , 气血不充,不能上荣于脑,故见头昏目眩;舌质淡胖,脉细弱为心脾两虚之象 。
治法:补脾养心 , 益气生血 。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龙眼肉、酸枣仁滋阴补血、养心安神 , 木香行气和中 。
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者去当归、熟地,加苍术、陈皮、焦山楂以调脾助运;心慌明显加柏子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 。
3.肝肾阴虚
证候:面色苍白 , 两颧嫩红 , 目涩耳鸣 , 腰腿酸软 , 头晕目眩,潮热盗汗 , 口舌干燥,指甲枯脆,肌肤不泽,舌红少苔,脉细数 。
分析:肾精亏虚,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不能上荣于脑,则头晕目眩;肝血不足,目失所养 , 则两目干涩;阴精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故两颧嫩红,口舌干燥,潮热盗汗;腰为肾之府,肾虚失养则腰腿酸软;肝阴不足 , 肝阳上扰,故两耳鸣响;肝肾精血不足,筋脉爪甲失养,则指甲枯脆,肌肤不泽;舌红少苔 , 脉细数为阴虚之象 。
治法:滋养肝肾,补阴养血 。
方药: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山茱萸、熟地、当归、枸杞子、菟丝子、何首乌滋阴补血以养肝肾,龟板胶、鹿角胶大补精血,山药、焦山楂健脾胃助消化,以防滋腻补药碍滞脾运之弊 。
伴有低热加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神疲乏力加太子参、黄芪;贫血明显加紫河车、阿胶 。
4.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苍白,口唇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夹不消化食物,发育迟缓,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舌质淡,舌体胖,脉沉细无力 。
分析:肾阳虚衰,不能蒸化水谷 , 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 , 故见食少便溏,或夹不消化食物;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苍白,口唇淡白;阳气衰微,不能温煦,故畏寒肢冷,少气懒言,精神萎靡;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 脾肾阳虚,故发育迟缓;舌淡体胖,脉沉细无力为脾肾阳虚之象 。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
方药: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山茱萸、熟地、当归、枸杞子益肾滋阴养血,肉苁蓉、鹿角胶、肉桂温补肾阳补养精血,山药、焦山楂益气健脾消食助运,亦防滋腻之品有碍脾运 。畏寒肢冷加仙茅、附子以温补脾肾;腹胀、腹泻去熟地、当归、肉苁蓉 , 加煨木香、苍术、白术以行气助运;贫血重者加紫河车、阿胶以补精血 。

第四节 缺铁性贫血分证论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