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基本情绪解读


孩子的基本情绪解读

文章插图
导读:孩子的基本情绪解读 , 爸妈们面对宝宝的一些“无理取闹”地情况真是太头疼了,面对他们有时莫名的反映 , 有时难免会生气,其实读懂宝宝的心思就容易的多了,下面就来看看孩子的基本情绪解读 。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你的宝贝(还有他的小伙伴们)很有些戏剧演员的天赋:情绪化、喜怒无常 。他常常是前一分钟还腻在你身上撒娇,下一分钟可能就坚决地推开了你的拥抱 。昨天还告诉你:“妈妈我最爱吃烧土豆了 。”今天却面对你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土豆做出无比厌恶的表情 。
因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们只能以行动——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 。(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想像一下,当你身处语言不通的异乡,不是也一样要用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试图与人交流吗?)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发作会让你觉得不可理喻,但他们这些怪异的表现却总有一个有理有据的缘由:争取独立、要求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处于某种欲望……儿童心理和行为学家一起开发了这本小小的“儿童心情辞典”,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在宝贝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 。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孩子的行为: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 。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 。”她回头冲你笑笑 。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 。现在,你开始大声嚷嚷了:“马上给我停下来!”孩子停了下来 , 明显是被你的声音吓到了 。
【孩子的基本情绪解读】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 。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是什么意思 。那个句子太复杂了 。还有 , 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你可以 , 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 。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 。所以,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并且重复几次——因为我们不敢确定你说一次孩子就听清楚了 。要想效果再好一些,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 。
场景二:一场玩具保卫战孩子的行为:和小朋友玩的时候 , 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 。“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 。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 。但没有人听你的,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
解读宝贝心思:“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还有你的钱包!还有,你老是说‘几分钟’,‘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先找到这个叫做‘几分钟’的东西,那它也是我的 , 不给别人?。?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还有,他们对于时间,几乎没有概念 。所以,改变一下战略吧 。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就轮到你玩玩具 。”同时,为了避免“战争”,你可以在孩子的小伙伴们来访前,先把他们最常争抢的玩具收起来 。别太担心,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学会分享与礼貌,只是现在你还需要耐心地给他们当当裁判 。
场景三:马戏演出意外前奏孩子的行为:你计划了很久 , 咬牙买了昂贵的票,预备带孩子去看大马戏团的演出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你自己小时候想看一场马戏的那种渴望至今还铭记在心 。可是,当你们在喧闹看台的第一排就坐 , 演出开始的时候 , 孩子却开始又哭又喊,吵着要回家 。
解读宝贝心思:“这里又吵又拥挤 , 每个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跳来跳去,就像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小怪物 。我一点也不喜欢!我只想离开这里!”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 很多你认为会让你的孩子高兴的东西其实往往会吓着他们 。如果你打算带孩子去参加某些隆重而且热闹的活动,最好多花些心思帮他做好心理准备 。可以给他看一些与他将要面对的场景相同的录相、书等 。耐心地给他讲讲他将会遇到些什么状况 。这样,等他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了 。
场景四:遭遇一相情愿的尴尬孩子的行为:一家人到海边玩,儿子专心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 。这时,你发现了一只小螃蟹——一定能让儿子高兴得尖叫起来的东西 。你试图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但他却毫无反应 , 依旧继续他枯燥的,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挖沙游戏 。
解读宝贝心思:“当我正在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别试图用你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来转移我的注意力 。把心思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对我来说实在太麻烦了 。”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当你发现了新鲜有趣的东西,当然很想跟自己的孩子分享 。但小孩子却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行动 。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 。如果你真的很想让他看那只小螃蟹,最好把螃蟹放进小盒子里,递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 。要知道 , 专注地玩耍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对他来说也很重要哦 。
场景五:令人费解的执着孩子的行为:玩“认形状”的游戏时,你18个月大的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塞进一个方形的孔里 。你把那个三角从孩子手里拿走 , 试图演示三角应该放进三角形的孔 。可是小家伙丝毫不理会,还在争抢中用一个大方块积木打了你的头 。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我不是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我怎么能知道那个三角不能塞进方孔里呢?我不但要学习了解我能做什么事 , 还得知道我不能做什么 。还有,别以为我是白费力气 , 我是在练习我的精细动作呢 。”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在你试图帮助孩子之前,先问问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 。如果他在拒绝你的同时又显得很焦躁,你可以试试温柔地把着他的手给他一点指引,但保证是他自己在完成“工作” 。很多时候,做父母是非常需要耐心的 。在你的孩子慢慢适应自己越来越能干的同时,你也需要适应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 。
孩子的三种基本情绪解读
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认识到,宝宝的情绪表现对他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三岁前是培养婴幼儿情商的黄金时期 , 父母能够正确解读宝宝的情绪,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情商培养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最常出现的情绪有三种:
1、依恋
依恋情绪主要表现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里 , 婴儿开始对妈妈有特别的反应,如他更喜欢看着妈妈的脸,更多地对着妈妈笑,而妈妈的出现和拥抱 , 都容易使婴儿消除不安和停止哭泣 。
如果妈妈能够读懂婴儿依恋的信号,并积极以眼神、微笑、语言作为回应,就能让婴儿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被关注,从而产生极大的安全感,这种和谐的回应,能促进 母子间的亲密感情;相反的,如果宝宝的需求得不到回应,那么这种依恋的建立就会消失 , 从而影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
2、害怕
心理专家认为,婴幼儿会害怕是一种健康、自然的现象 , 并不说明他胆小,而且害怕是婴儿最早出现的情绪之一 。但是如果幼儿经常出现害怕的情绪,或因为害怕而 导致情绪紧张、焦虑,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会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父母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判断出幼儿是否处于 害怕的情绪之中,并用语言和拥抱的方式安慰幼儿的不良情绪 。
3、认生
认生也是婴幼儿记忆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 。心理专家指出,8个月左右的宝宝,已经能从长相、声音来区分谁是熟悉的人 , 谁是陌生人,并且会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旁人 。
但是过度的认生,并不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父母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他人沟通的环境,避免宝宝出现过度认生的状况 。如果孩子从小就经常与陌生人打交 道,或者说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 , 那么他认生的反应可能就不会那么强烈;另外 , 父母也要懂得放手,要多鼓励宝宝主动与人打交道,要放手让宝宝自己去探索这个 世界,这样他的认生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
3~6岁宝宝情绪的特点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 , 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 , 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 。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 。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 。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 , 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 , 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 。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 , 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
3~6岁宝宝情绪的发展
道德感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 。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 。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下发展起来的 。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 , 成人夸奖了他,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 , 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 。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 。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 。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
审美感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 , 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 。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 。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 。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 。到5~6岁 , 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 , 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 。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 。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 。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 , 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 。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 , 为了逃避惩罚 , 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 。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 , 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 , 同时要记?。?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 , 就一定要执行 。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 , 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 , 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
道德感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 。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 。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下发展起来的 。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成人夸奖了他 , 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 , 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 。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 。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 。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
审美感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 。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 。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 。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 。到5~6岁,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 。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 。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 。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 。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 , 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 。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
此时的爸爸妈妈 , 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 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

孩子的基本情绪解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