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家有宝宝是个窝里横,在家很蛮横 , 出门却很胆怯,让很多父母感到束手无策,那么怎样改变孩子的窝里横呢?宝宝窝里横是怎么回事?这篇文章就来讲讲怎样改变孩子的窝里横 。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当给宝宝越多的时候 , 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 。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 , 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 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爸妈帮自己做 。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宝宝会认为爸妈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妈妈 。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直到爸妈无力支付的那一天 。
其实“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活在爸妈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宝宝,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这些爸妈总怕自己的宝宝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 , 不许宝宝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宝宝说外面有坏人 , 会把小宝宝卖掉,宝宝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宝宝安心玩耍,爸妈千方百计顺着他 , 以宝宝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宝宝称王称霸的习惯 。
这样的宝宝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 , 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 , 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宝宝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 。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 , 宝宝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时间一长,当宝宝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时,突破口自然转向家庭中的“弱者” , 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横行霸道来补偿 , 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 。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 , 当给宝宝越多的时候,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 。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爸妈帮自己做 。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宝宝会认为爸妈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妈妈 。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 , 直到爸妈无力支付的那一天 。当要求不被满足时,宝宝甚至会对爸妈施加暴力 , 许多悲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由爸妈自己酿成的 。
【怎样改变孩子的窝里横】宝宝的心理分析
宝宝在外面感觉害怕 , 从心理学上说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窝里横”的宝宝 , 缺乏与外界的碰撞 , 离开了“窝” 以后,就不知所措了 。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 , 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爸妈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 。宝宝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 。这种宝宝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 。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宝宝,于是宝宝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 。如此下去,宝宝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 。
改变宝宝有妙招
家庭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
爸妈过分溺爱宝宝,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宝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导致宝宝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 。因此,爸妈应改变教育模式 , 对宝宝要严爱相济,让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 , 重新制定家庭规则,而且每个人都要遵守 。
教会宝宝懂礼貌,守规则
这两点在人际交往中是重要的两点,只有充分尊重别人的权利 , 你的权利才会被尊重 。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 , 生活才会井然有序 。
停止对宝宝的过度保护
对于宝宝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宝宝自己尝试去做 , 由于宝宝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 , 一开始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 。”在这种情况下 , 宝宝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 。宝宝有一点成功,有一点努力,都应当及时地夸奖宝宝,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责备宝宝 , 责备会让她更不知所措 。宝宝需要爸妈的引导 。爸妈在这个阶段不要给宝宝设置过高的目标 。一旦宝宝产生挫折感,就会产生失落感,产生自卑 。
不比较
不要拿宝宝和别人家的宝宝进行比较 。有些妈妈总是对宝宝抱怨:“你真笨,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呀?”“你看看人家豆豆 。”等等,宝宝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记?。好扛鋈硕加凶约旱挠攀?nbsp;, 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补充自己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
创造交往机会
宝宝的勇气与能力不是天生的 , 也不是爸妈可以代替给予的,必须是宝宝自身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 , 这是谁也给予不了的 。
爸妈要给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主动地带宝宝到户外玩,让宝宝多接触同龄小朋友 , 让宝宝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学会谦和合作 。宝宝在交往中发生的争吵,只要没有危险,爸妈最好不要干涉 。遇事让宝宝自己动手去试试,以培养宝宝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减少依赖性 。
爸妈要有耐心,要宝宝由胆怯变得勇敢大方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绝对不仅仅是只想办法让他变得不胆怯,而是要从本质上提升宝宝的自我力量 。在这一点一点成功经验的过程中 , 宝宝会逐渐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能行!
只有爸妈放开保护的大手,宝宝才能敢字当头,要有意识锻炼宝宝的胆量,坚持一贯地培养 , 就会开花结果的 。
三招改变宝宝“窝里横”
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见 。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 , 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唯唯诺诺 。但是,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便会完全“失去”聪明与灵巧,缺乏信心,不敢表达 , 尤其害怕失败 。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 。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
鼓励使人大胆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总不愿意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 。一些家长便向别人“解释”:“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爱说话,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的” 。
专家: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 。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 , 父母应当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励:“第一次见面谁都会紧张,以后和阿姨熟悉了 , 你一定会说得更好 。”“这次没完成没关系!下次我们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行!”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 , 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
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 , 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长与老师都不能操之过急 。”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 , 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 , 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
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与老师一起轻轻“推一把”,引导孩子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同龄人集体行动,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鼓励为主、推动为辅,让孩子由“两面派”蜕变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
孩子受委屈,给个“熊抱”
研究显示,婴儿期缺乏拥抱,孩子爱哭、易生病、情绪易烦躁;而就算渐渐长大学习独立后,他们仍然需要这种身体上的“支持” 。因为拥抱能告诉他们 ,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 , 父母对你的爱都不会变 。
别小看这简单一抱,里面其实非常有讲究 。在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间,都可以有各自的拥抱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和性格特征的孩子,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抱法 。
熊抱、面颊抱:
这种抱法会使孩子完全置身于父母怀中,便于收获十足的安全感 。在孩子受到惊吓或委屈时,可以采取这种抱法,以平复他们的心情,避免留下心理创伤 。尤其是对特别小的孩子,这种抱法可以让他们听到父亲/母亲的心跳——胎儿在子宫中就是听着母亲心跳长大的——帮他们找回安全感 。
侧抱、A形抱:
这两种拥抱都是对称的“形状”,象征着父母和子女间的平等和沟通 。如果十来岁的孩子遇到了困难或困惑,A型抱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既可以传达父母的支持,但又不至于显得过多干涉 。如果孩子做了值得骄傲的事,就可以选择侧抱 。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一样 , 这种拥抱给人以赞许和鼓励,特别适合用在男孩子身上 。
群抱、飞抱、同心抱:
如果孩子参加夏令营归来,久未见面的父母冲上去给他一个飞抱,这就是最好的欢迎了——你对他的思念,已经不用任何言语来表达 。而群抱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有人支持他、陪伴他;同时,孩子也能通过这种拥抱明白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需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同心抱,则是父母与长大成人的孩子间一种传达亲情的方式,代表不论分隔多远,永远有一个人,在为他守候 。
给家长的建议
1、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
家庭环境里 ,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困难”,以此来锻炼孩子 。六岁半的孩子,按照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正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年龄,父母要敢于放手 , 大胆尝试,给孩子创造动手、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替孩子去做 。比如:六岁半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穿衣、起床、洗漱,上完厕所能自己擦屁股,自己整理所需物品,书包、文具之类的;能够自己洗一些小物件,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倒垃圾、拖地、收拾碗筷、洗碗等 。
2、遇事多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是要问一下孩子的想法 , 看看孩子如何处理 , 不要认为孩子?。秃雎粤撕⒆拥南敕? ,也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 , 当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也失去了一次训练孩子思维的好机会,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想去思考,对父母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 。
问孩子为什么 , 能够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能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 。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孩子慢慢的就能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陌生的环境 , 陌生的人 。
3、事情再小也要有个规矩 , 不要对孩子施予无原则的爱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设定并非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内心需求 , 也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设定的 。在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而设定的规矩,其实也是一种爱,这种爱会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可为,那些事情不可为,规矩的设立能让孩子懂得学会说“不”,同时也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 。当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 , 而大哭大闹的时候,父母就要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果断的对孩子说“不”,而不是为了心疼孩子,采取委曲求全的办法,父母的委曲求全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这会害了孩子 。
怎样改变孩子的窝里横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怎样预防酒精中毒性肌病,酒精中毒性肌病的护理
- 为什么孩子开学前不安
- 怎样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的护理
- 孩子家里蹲父母要当心
- 怎样预防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护理
- 孩子为什么会倔强
- 孩子为何会反抗父母
- 怎样预防肱骨远端全骺分离,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护理
- 怎样写大学元旦晚会活动流程
- 怎样预防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