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思潮 , 广泛吸取东方文化智慧 , 并多方展现佛教的思想特色,足见佛教心理学是最究竟、最完整的心理健康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佛教心理学必然更能因应时代的需求,为现代人类解决更多心理的问题,造福社会 。
佛教与心理学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西方心理学的崛起比佛教的诞生完了几百年 。下面让我们详解下它们的关系 。
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精神生活为对象的学科,其源头包括医学、哲学、科学、宗教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后来也被应用于各种学科、事业之中 。今日社会中 , 举凡教育、工业、商业、医学、军事、法律、政治、社会、科学、艺术、运动等,无一不与心理学有关,因此心理学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
心理学是观察意识形态的心理作用及行为模式,西方心理学家能研究人格的发展过程以及行为的潜在因素,但却无法做到人格的改造,因为它有一定的范围限度 。佛教能对人类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并提供对治方法 。如《华严经》云:「了达三界依心有 , 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 。」
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 , 更用许多的譬喻来阐释我们的心 , 进而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净心 , 足见佛教心理学凌驾于西方心理学之上 。
「心理学」一词,西文原意为「阐释心灵的学问」 , 后来引申为「研究人类自身问题的行为科学」 。这种发展演变符合佛教对宇宙人生的阐释,所谓「心能生万法」 , 佛教从心的角度概括世界万物的一切,并对人的行为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 。因此,佛教早已构建一套成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
佛教的教义几乎都在谈心,在诸多经论中随处可见,其中以「唯识学」对人类精神的分析 , 最具现代心理学色彩 。唯识学是佛教心理学的教科书 , 将人的心识分为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称为「心法」 。
佛教讲心含八识,表示心并非单一元素,而是各种因的聚集,这些因来自眼、耳、鼻、舌、身、意人体六根的作为,又以末那识紧持「我」的意识,须臾不断,因此收集各种心识种子的阿赖耶识,便伴随着众生生死轮回不已 。所以佛教说此刻的“我”是从过去累积至今而成的,而「我」未来的发展,就决定于此刻的所作所为了,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在我们的心里不过是八识所变现的假相而已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分别、执着外在环境的色、声、香、味、触、法,依个人的判断力差别,而有真假认识,并逐渐建构出自我理解的宇宙人生 。其实,万物成、住、坏、空不断异动,心念生、住、异、灭刹那生死,那有常住不变的宇宙人生呢?世界都在我们的心里呀!
这个聚集我们多生累劫善恶种子的阿赖耶识,如同大仓库,收藏今生已不复记忆的爱恨恩怨种种 , 不时左右我们现世一切行为的抉择,佛教称之为「无明烦恼」 。由于无明烦恼的业力因缘,我们投胎转世;当过去所种的恶因种子现行时 , 我们心烦意乱,六神无主,更造恶业,又成恶因种子;当过去所种的善因种子现行时,我们心明智朗 , 良心不昧,多做善业,善因种子回熏阿赖耶识 。这是佛教唯识学理论的「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藉以阐释人类一切行为的心理动机 。
由于过去无明烦恼的影响,造成我们情绪与判断力的偏差 , 更因为贪、瞋念头的兴起,使我们生出妄识妄心,错看世间的一切 。如同植物种子的生长 , 没有阳光、雨水的因缘 , 也不会开花结果 。因此,人类心灵深处虽然存在着各种爱恨恩怨的潜意识,在遇到外在环境的人事物而欲起现行时,还可以靠现前的真心智慧来防范恶缘,增加善缘 。
真心与智慧的强大,要靠我们勤修戒、定、慧来达成,如此真心与妄识的心理交战过程,佛教称为「转识成智」 。「识」是过去经验的心理包袱,真心智慧则是人类超越今生苦厄,解决内心冲突 , 避免来世轮回的针砭 。
唯识学又将人的心理反应分析成51种,称为「心所有法」 , 其内容如下:
5种随时存在的心理行为(遍行):作意、触、受、想、思 。
5种特别营造的心理行为(别境):欲、胜解、念、定、慧 。
11种良善的心理状态: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
6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 。
20种烦恼心态: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
4种未定善恶的心理:悔、眠、寻、伺 。
佛法广博精深 , 将人的心理反应分析得如此周密微细,研究心理学的人如果再来研究佛学,必然会有大开眼界的收获 。
心的譬喻
佛教认为人类的问题、烦恼 , 根本源头在于「心」,因此主张开发人们心中无量的宝藏 , 将恶心改为善心,教导众生如何用心、安心、找心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无论是讲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等种种法门,都离开不了心 。因为心主宰人的一切行为,一个内心清净的人,所行所言所思必定是清净的;若心杂染,所见所闻必然是污秽的 。所以经上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 。」
世间上种种的痛苦烦恼 , 皆由心造,我们的心在五趣六道里流浪 , 多生多劫以来不听从指挥,贪求五花八门的外境,对名利、金钱、权势、爱情,汲汲营营追求、计较、分别 。其实我们的心原本也与佛陀一般 , 能够包容一切;如太阳、月亮,可以照破黑暗;如田地,可以滋长善根 , 种植福德;如明镜 , 可以洞察万物,映现一切;如大海,蕴藏无限能源宝藏 。在佛经里,佛陀以种种法譬喻心,今列举十种譬喻来说明心:
心如猿猴难控制:古人以「心猿意马」形容心,说心就像猿猴,生性好动,活蹦乱跳于林木之间,片刻无法静止 。
心如电光刹那间:心如电光石火,迅速无比,动念之间,驰骋宇宙,毫无障碍 。譬如动念想去欧美游览,心中马上浮现欧美的景致,仿佛身历其境一般 。其速度之快,就是电光也赶不上 。
心如野鹿逐声色:野鹿在荒野上奔跑,口渴了想喝水,便四处追逐,寻找草原 。我们的心就像野鹿一样,难以抵抗五欲六尘的诱惑,终日汲汲营营于声色犬马 。
心如盗贼劫功德: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座村庄,五根是门户,而心是这个村庄的盗贼,窃取我们辛辛苦苦积聚的善事功德,使我们身败名裂 。王阳明先生曾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 。」我们如果能驯服心中的盗贼,使其归化柔顺,就能做心的主人 , 长养无上的功德 。
心如冤家身受苦:心是我们的冤家仇敌,专门替我们制造烦恼,使我们受种种的痛苦煎熬 。经上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 。」我们的心本具佛性,清净自在,却因种种妄念,使我们的躯体受苦受难 。如果能够泯除我们的妄心杂念,这个冤家便能与我们化敌为友 。
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像僮仆,受到客尘的驱使,向外攀缘,产生种种的烦恼 。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五盖、十结、八十八使 , 乃至八万四千烦恼 , 这些覆、盖、结、使,都能蒙蔽我们的智慧,束缚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自在 。如何转心的仆役为主人,就看我们如何对心下功夫了 。
心如国王能行令:心是身体的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统帅行权,指挥一切,指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 , 产生感官、认知的种种作用 。
心如泉水流不?。何颐堑男木拖窕钏?nbsp;, 汨汨地流淌着,具有无限的潜能,蕴藏无尽的宝藏,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我们的智慧泉源,将可免除匮乏的忧惧 。
心如画师描彩画:《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 , 能画种种物 。」我们的心如善画的画家 , 能够描画出种种的图画来 。心中希圣求贤,自然能浮现圣贤的风貌;心如凶神恶煞 , 面容便如魔鬼罗刹一般的狰狞 , 所谓「相随心转」 , 就是此意 。
心如虚空大无边:心的本体犹如虚空一般广大无边,能够涵容天地万物 。经上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虚空至大至广,无有涯岸,虚空成就万物而毫无执取 。我们要了解诸佛的境界,便应该将心扩充如虚空那么无边无际,无牵无挂,才能包容宇宙万有,覆荫一切众生 。
心灵净化之道
现代的医药发达,各式各样的药品无奇不有,表示现代人所患的毛病之多,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状况 。我们生理上有所谓的癌症,心理上何尝没有不治的绝症呢?贪、瞋、痴、慢、疑就是不可等闲视之的病患 。身体上有了疾病 , 不仅要打针吃药加以治疗,还要吃补药滋养 。中国有一句老话说:「药石医假?。?真病无药医 。」所谓的真?。?指的就是心病 。事实上许多的疾病是导因于心理作用,最浅显如肠胃病,百分之八十以上和情绪脱离不了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常常保持心平气和,许多的疾病自然能够不药而愈 。
心理上有了毛病 , 要用什么心药来医治呢?佛陀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 , 就是为了对治我们八万四千种顽强的心病,譬如贪病若不持戒律以去除,心必定随着贪欲四处纷飞奔逐;瞋病若不修禅定以根治,心则生活在焚烈的火焰之中,很难做到「如如不动」的境界;痴病也唯有智慧才能治疗,因为智慧能够照破痴闇的无明,让我们的心恢复光风霁月的本来面目 。
我们的心除了贪瞋痴三毒的重病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疾病需要去净化、改造、征服 。佛法告诉我们治心的方法有:
以静心对治动心: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 。因此,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至少必须有几分钟的静心时间,来做涤清尘虑 , 自我宁静的训练工夫,让心湖的污垢沈淀,生定发慧 。
以好心对治坏心:我们的心时而圣贤 , 时而恶魔 , 浮浮沉沉 , 好好坏坏 。好心一起,万事一切如意,恶念一生,百万障门就开启 , 因此我们要摒除坏心,护持正念,培养慈悲仁爱的心 。
以信心对治疑心:世间上有不少悲剧是导因于猜疑,怀疑朋友不义、伴侣不忠、亲人不睦 。疑念一起,如绳缚身,寸步难行 。《大智度论》云:「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 。」建立信心不仅让我们与佛法真理相应,也让我们更能包容、接纳世间的一切,坚定我们的信仰 。
以真心对治妄心:众生因为人我计较分别,个人喜恶差异,而生出种种虚情妄心 。我们必须以泯除差别、平等一如的真心 , 诚恳踏实地生活,才能创造真善美的人生 。
以包容心对治狭隘心:我们的心要如同大海,汇集百川而不改原味;要如虚空,荣誉毁辱都不随境转 。唯有尊重与包容的宽大心胸才能救度我们忌妒、狭隘的心 。
以无心对治有心:人的生命中如果只有金钱,一旦没有了钱,生活就会痛苦不堪;如果以爱情为生活的重心,一旦爱情变质了,就会很苦恼 。有所执着 , 就有所对待、牵系 , 如何自在?不如以无心对治世间假有、虚有的妄执,这样一来 , 便能享受随缘放旷 , 任运不系舟的逍遥 。
以永恒心对治无常心:佛教说诸行无常,世间固然无常多变,心念纵使生灭不已,只要我们发心立愿,自利利人,则虚空有?。?愿力无穷 。《华严经》云:「初发心便成正觉 。」初发心菩萨的心等同佛心一般清净,但要更进一步发恒常心,保持初心不退,才能圆满菩提 。
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现代人喜欢标新立异 , 事事好奇 , 更有不肖份子以光怪陆离的招术迷惑人心,污染社会 。禅宗说:「平常心是道 。」用平常心来生活 , 必能体会到「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
除了以上八点,我们还要培养耐心、虚心、细心、孝心、直心、诚心、赤子心、清净心、慈悲心、宽恕心、欢喜心、布施心、供养心、平等心、忍辱心、惭愧心、忏悔心、感恩心、般若心、菩萨心、佛心,发挥心的不可思议妙用 。
佛教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
西方心理学家弗罗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西方学术史上首位重视人类潜意识作用的思想家,他以此发明,媲美牛顿与哥白尼在科学上的成就 。其实早他一千多年的东方佛教徒已造出《八识规矩颂》,以第八阿赖耶识为名,对潜意识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
弗罗伊德的著名弟子荣格,继续阐扬潜意识理论,他对东方的佛教、禅、瑜伽等,有相当精深的研究 。荣格吸收东方佛教思想,进一步将人的精神领域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个人无意识就像一座记忆仓库,储存着个人被压抑的心理情结;集体无意识则储藏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潜在原始意象;这些理论与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十分相近 。这是佛教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影响的实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学术界崛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为代表,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他引用佛教「正受」、「开悟」的概念 , 诠释自我实现者的理想境界 , 认为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生命体验 , 神秘神圣 , 令人心醉神迷,几乎达到超越时空,相对忘我的地步 。马斯洛经常用佛教的「涅盘」境界来描述这种生命体验,并主张佛教「无我」与佛性「真我」的哲理能引导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利益社会大众 。
【心理学与佛教】另一位人本心理学家弗洛姆 , 对佛教禅学有浓厚的兴趣与精深的研究,极力推崇佛教「慈悲为怀」、「令诸众生毕竟大乐」的宗教情操,他认为勇于为他人牺牲奉献的生命理念,有助于医治西方人的社会病态 。
晚近由人本心理学派分化出来的「超越自我心理学」,融和佛教教义与西方心理学,扩大传统心理学的范围 , 被誉为「充满现代智慧气息的心理学派」 。该学派研究的内容包含超越自我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意义、临终关怀、个人与全人类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主张透过冥思以超越心境,并用现代科学原理论证说明佛教心理学中过去很难解释的某些精神现象 。上述范围几乎接近佛教所主张的「同体共生」的内涵 。
超越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傅兰克,十分重视生命意义与死亡归处的探索,他认为人类可以透过自身的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展现生命的意义 。又进一步提到人类在面临痛苦或死亡时,若能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外在环境,将会体验到生活更深刻的意义,活出毅力与尊严来,傅兰克因此创立「意义治疗法」 。
意义治疗法可以说是从佛教「万法唯心」的教义引伸发展出来的 。《维摩诘经》云:「心净则国土净 。」佛教一向重视日常生活的体验与实践 , 特别是如何超越生死的问题 。当前超越自我心理学派的学者已经开始重视生死智慧与现代人心理解脱的关系,未来必定也走向融汇西方精神治疗与东方佛教解脱的趋势 。
佛教心理学指出一切痛苦的根源,昭示生命的意义价值,引导众生认识心中的秘密,抛弃内心的贪、瞋、痴,防范心理疾病的产生,帮助人类建立健全的身心,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
心理学与佛教其实都是教我们如何管理心 。人们生活在社会经济成长迅速,科技文明发达 , 物质富裕的现代,精神食粮却相对的匮乏 。当身心受到外在环境种种的压力 , 或挫折伤害,无法调适克服时,心理则易生?。?产生苦闷、燥郁 。保持一颗良好的心就是心理学和佛教教会我们的 。
心理学与佛教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依赖与安全感
- 红千层与串钱柳的区别
- 从川大最牛女生宿舍到职场心理学
- 10个最有用的行为心理学现象
- 猕猴桃与什么榨汁好吃 奇异果跟什么榨汁好喝
- 2 10个最有用的行为心理学现象
- 3 10个最有用的行为心理学现象
- 海参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 4 10个最有用的行为心理学现象
- 5 10个最有用的行为心理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