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
文章插图
【概述】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 , 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 , 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 。
本病的现代针灸治疗,始于五十年代初 , 1958年之后,陆续出现了具有一定数量样本的报道,但未能推广 。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针灸治疗本病已获得医务界的极大重视,在上海、湖北、江苏等10余个省市广泛开展了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根据近年来临床数据的统计,针灸治疗本病,无论近期或远期疗效,成人或儿童,其治愈率均在85%左右[1] 。不仅复发率低,且和中药或西药比较,在恢复食欲,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等方面,针灸均略胜一筹[2] 。
当然,针灸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也有一定适应症 。一般适于普通型,重型病人针灸只是综合措施之一 。其次,即使是普通型 , 也最好是单纯性的,不宜有夹杂症 。另外,针刺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疗效不及黄疸型 。目前,我国比较公认的针灸适应症标准是:(1)病程在2周以内;(2)具有上述典型临床症状;(3)体征方面见肝脏肿大,局部有压痛和叩痛,黄疸;(4)肝功能试验有2项以上异常[3] 。
关于针灸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尚不够清楚,有人通过实验研究 , 认为针刺可能是通过利胆作用促使黄疸下降的因素之一;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观察提示,针刺的作用可能与提高人体特异免疫功能有关[4~6] 。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