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脂肪不全是“坏东西”


动物脂肪不全是“坏东西”

文章插图
导读:动物脂肪的第二个优势所在是脂肪的可塑性 。动物脂肪在室温下呈现柔软的半固态,既能维持形状,又能轻松变形,永远不会“渗油”,成为塑造食品形状的第一功臣 。……
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 , 对此前的多项营养流行病学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总量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并不像从前所认为的那样肯定,两者之间并没有肯定的联系 。对于热爱动物脂肪的人们来说 , 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 。
动物脂肪曾受到厚爱
若回到40 年前 , 动物脂肪本是人人向往的美食材料 。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加了一大勺猪油的阳春面 , 加猪油制作的豆沙汤圆 , 或者用黄油做的曲奇饼干……
这些美食让人心驰神往的原因之一就是动物脂肪带来的浓郁香气 。用植物油烹调 , 不可能带来肉类的特有香气,做成的食物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美食的魅力 。
动物脂肪的第二个优势所在是脂肪的可塑性 。动物脂肪在室温下呈现柔软的半固态,既能维持形状 , 又能轻松变形,永远不会“渗油”,成为塑造食品形状的第一功臣 。
动物脂肪的第三个优势是更易实现食物的酥香口感,蛋挞、曲奇、酥饼之类点心带来的酥香口感是因为加入了动物油脂 。只要有了足够的饱和脂肪浸润,即便是刺口的麦麸之类食材,也会变得香酥顺口 。
饱和脂肪的第四个优势是有更好的耐受性 。植物油脂在烹调过程中易生成多环芳烃类致癌物 。相比之下,饱和脂肪酸对加热的耐受能力则要大得多,产生的有害物质也相对较少 。
饱和脂肪酸不全是“坏东西”
动物油在具备这么多口感优势的同时 , 它也有两个健康弱点: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而且含有较多的胆固醇 。一些医学研究认为,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会促使人体血脂升高,不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其实,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有很多种类型,有研究表明它们并非全是坏东西 。其中16 碳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的升血脂作用比较强,而18 碳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的作用小一点 。猪油、牛油、黄油里主要是硬脂酸而不是棕榈酸 , 倒是用来做点心的棕榈油含棕榈酸的比例相当高 。最近有几项研究发现,奶油里所特有的15 碳酸与糖尿病和肥胖的危险呈现负相关性,这对于喜欢奶油口味的人来说 , 又多了一个可以偶尔食用奶酪和黄油烹调食物的理由 。
控制脂肪摄入总量是关键
人们与其对动物脂肪那么纠结,倒不如更多地关注脂肪的摄入总量、降低烹调温度、保证脂肪的新鲜度,并按照使用温度来选择品种 。那些需要高温加热和香酥口感的食物可以考虑使用部分动物油;煮肉炖鸡的浮油亦不必扔掉,而是替代植物油用于烹调蔬菜,这样既不会增加脂肪的总量 , 又不影响香气和口感 。
按照目前我国最新发布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膳食摄入的饱和脂肪的数量应当控制在每日能量摄入总量的8%以内 。按照每天能量摄入量1800 千卡来计算,每天的饱和脂肪摄入量是15 克 。猪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大概是40%,按此计算,每天如果用25克猪油来做菜 , 那么就会增加10 克的饱和脂肪,占一日参考值的2/3 之多 。
实际上 , 除了少数纯素人士,人们很少有机会缺乏饱和脂肪 。一方面 , 日常吃的肉蛋奶中都含有饱和脂肪,比如瘦猪肉中含有10%~30%的脂肪,平均按20%计算 , 一日吃50 克肉就能提供10 克脂肪,其中有4 克饱和脂肪酸 。
全脂牛奶含有3%的脂肪,其中50%为饱和脂肪,那么喝250 克全脂牛奶就能得到约3 克饱和脂肪 。若再算上鸡蛋和鱼肉中的脂肪,那就必定会超过10 克 。
另一方面,植物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比如花生油的饱和脂肪含量约占30%,如果用30 克花生油炒菜,就会吃到9 克左右的饱和脂肪 。这几项加起来 , 早就超过15 克的参考值 。所以,要想使用动物油来烹调,首先要保证日常
【动物脂肪不全是“坏东西”】吃的鱼肉蛋奶不过量,其次必须保证不增加烹调油的总量 。

动物脂肪不全是“坏东西”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