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文章插图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1、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1.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直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等情况都应当洗手,清洁消毒 。
1.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 。
1.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
1.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备设施表面, 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
2、多重耐药菌临床常见类型
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2.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
2.4、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产NDM-1和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
2.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
2.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
2.7、艰难梭菌(CD)等 。
3、哪些耐药菌需要接触隔离
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3.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3.3、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产NDM-1和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
3.4、艰难梭菌(CD)等 。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预测因素
为了帮助医生区分携带耐药病原菌患者和无耐药菌患者,可以回顾以下预测标准(prediction rules) 。
预测标准1 与护理相关的革兰阴性棒状菌感染,往往是耐药肠杆菌引发的,除非进行过有创性操作,否则非发酵菌引发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使用氟喹诺酮与氟喹诺酮耐药的发生关系密切 。
预测标准2 在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发生感染,提示有可能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并且对所有联合选择药物(co-selected agents)发生耐药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
多重耐药(MDR)的联合选择(co-selection)的含义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异唑类或喹诺酮等存在耐药 。
鉴于这些预测标准,通过评价患者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接触的程度、早期抗生素治疗史以及患者特点,建立了一个耐药病原菌发生的风险分层体系 。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患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一大原因 。监测数据显示,医院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新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70%,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过50% 。专家表示,预防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应从规范用药、控制传播做起 。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所谓多重耐药菌,是指临床上使用三类及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细菌的增加,给医院环境带来污染,最终危及医疗安全 。预防多重耐药细菌感染,首先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比如规范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短于48小时等 。其次,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医务人员应重视双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减少患者之间的设备共用,降低交叉感染几率 。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