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鱼生易染肝吸虫广东人最好不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鱼生易染肝吸虫广东人最好不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鱼生易染肝吸虫广东人最好不吃

文章插图
导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表示:广东地区之所以肝吸虫病高发,与爱吃鱼生的习惯密切相关 。含肝吸虫的鱼生被食用后,寄生虫可在人体存活多年,导致多种疾病传播 。建议少吃、不吃鱼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吃过淡水鱼生的市民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 减少患病风险 。……
精彩专题:专家:鱼生易染肝吸虫 老广最好不吃
近日,一则关于“江门市200余万人吃鱼生感染肝吸虫病”的报道在网络传得沸沸扬扬 。对此,广东省疾控中心表示:广东地区属于肝吸虫病相对高发区域 , 但感染率在13%以下 。仅有部分地区为高流行区域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表示:广东地区之所以肝吸虫病高发,与爱吃鱼生的习惯密切相关 。含肝吸虫的鱼生被食用后 , 寄生虫可在人体存活多年,导致多种疾病传播 。建议少吃、不吃鱼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吃过淡水鱼生的市民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减少患病风险 。
爱吃鱼生 广东成肝吸虫病高发区
鱼生是很多广东居民的最爱 。但也正是这种习惯,导致广东成为肝吸虫病高发区域,综合感染率在13%~20%之间 。尤其是爱吃鱼生的市民 , 经常是一查一个准 。
肝吸虫病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的肝胆管内 。在流行区,患有本病的人或动物 , 虫卵经常随胆汁进入肠内,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 。而传言中的江门地区,正是由于“水厕”+鱼塘的养殖模式 , 导致养殖出的鱼类感染肝吸虫 。大量感染肝吸虫的鱼类被加工成鱼生后,导致人体感染 。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介绍:肝吸虫病对人体最大的威胁主要是肝胆两方面 。患者感染肝吸虫病后 , 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 。但长期感染后,胆管出现局限性扩张 , 管壁增厚 。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 , 引发多种疾病,如肝肿大、纤维化、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甚至有少量可能引起肝硬化、肝癌、胆管癌 。
喝白酒杀不死肝吸虫 专家建议不吃
虽然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改变饮食习惯 , 少吃直至不吃鱼生,切断传播途径 。但是鱼生的爱好者们不忍放弃口福 , 他们相信 , 一边吃鱼生,一边喝白酒,酒精就可以杀死鱼生中的肝吸虫,这样可能吗?
高志良主任表示:依靠白酒来杀死肝吸虫,可能性非常小 。而且肝吸虫对于调料的抵抗力也很强,在酱油内(含氯化钠19.3%)可维持5小时,在食醋内(含醋酸3.36%)可维持两小时才死亡 。因此,不要依靠白酒来预防肝吸虫 。如果饮酒量过大,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 。
淡水鱼卫生状况堪忧 防肝吸虫专家建议三管齐下
据笔者调查,目前淡水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越来越差 , 大量不规范、不卫生的养殖习惯屡见不鲜 , “水厕”+鱼塘的养殖模式仍未被彻底消灭 。
在不少淡水鱼养殖场 , 为节省养殖费用,厕所直接建在水塘边,俗称“水厕” 。发酵后的粪便直接入塘,滋生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肥料 。乡人的观念是塘越肥鱼越肥,人畜的粪便喂鱼,鱼养大再供人吃,谁知这一多年来的习俗,却成了一大卫生安全隐患 。在肝吸虫病高发区,肝吸虫虫卵经人类粪便排出,经水乡人在传统的鱼塘水厕直排,肝吸虫卵由此寄生于塘虾、螺体,塘鱼吃虾螺后转寄生于鱼肉体内,人吃鱼后又感染肝吸虫 。
高志良主任表示:要想预防肝吸虫病 。必须做好三个方面:
第一,控制传染源 。目前,广东省的肝吸虫主要依靠饮食传播 。在当前的养殖环境下,淡水鱼类的养殖条件很差,不少地区“水厕”仍然处处可见 。因此,控制公共卫生、科学养殖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 。专家建议:尽量改吃熟食,鱼生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和未知风险 。加热不仅能杀死肝吸虫 , 同样能杀灭病菌 , 去除其他种类的寄生虫,最大限度保护市民的饮食安全 。
第三, 保护易感群体 。爱吃鱼生的市民是肝吸虫病的高发人群 。高志良主任建议:爱吃鱼生的市民,最好都能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 。目前,肝吸虫的检测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一旦发现阳性,有吡喹酮等特效药物,且没有抗药性,疗效显著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主任:鱼生易染肝吸虫广东人最好不吃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