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你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文章插图
【【你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导读:你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在教育自己小孩的时候往往是希望孩子成绩拔尖,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心理健康 。小编教你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 让孩子健康成长 。
孩子们喜欢凑在一起玩,到吃饭时间也不肯回,这时从孩子们身上不同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家长是如何约束孩子行为的 。有的孩子说回就回,有的孩子却是叫个三番五次也不肯走,有的非要等别人都走了才罢休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有的家长不停地抱怨:看看,这里面就你最不听话 。“不听话”的孩子并不因家长的批评而有所改善 , 下次毛病依然 。
而我家的宝贝身上却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往往他还是别的孩子的榜样,看到他走,其余的孩子也纷纷跟着回家了,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并不是像有些家长单纯地认为“他打小就听话”所造成的,而是因为我细心地捕捉了孩子内心的小心思,而使他乐于服从的 。
比如希望孩子六点回,那么五点四十的时候就给孩子提前打招呼:咱们再玩十分钟就要回家做饭了 。孩子虽然玩得高兴,可是因为有了一个心理准备 , 便不会觉得走时扫兴,往往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而孩子对于时间把握得并不那么准确 , 所以十分钟快结束时,再一次提醒:宝贝,还有三分钟就要走了 。孩子知道这三分钟很短促 , 就会忙着整理自己的玩具,把自己拾到的小石头小棍子什么的找个地方藏起来,以备下次出来时再玩,一般来说,他觉得自己的宝贝都收藏好了就会主动往家里走了,可有时孩子确实是没有玩够,会恳求道:妈妈 , 我能不能再玩一会儿?我觉得不当面拂孩子的意是比较善意的做法 , 我会点头同意:可以,不过只能再多玩五分钟 。
孩子明白这五分钟已是妈妈最大的宽限,但因为妈妈给足了面子 , 并得到了比预期还多的一点儿时间,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再叫他走时他也不会觉得不够尽性 。此时的他也应该学会遵守自己的承诺,如果这次时间真的到了,他还不肯走,家长就一定要学会果断地转头,孩子虽然小,有时也懂得说到做到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不愿意自己做丢脸的事,当然家长如果做不到言出必行,心一软又让孩子磨蹭了几分钟,以后慢慢就会被孩子所要挟 。让孩子“说走就走”并不难 , 给心理一个缓冲期,再让他学会说到做到,就这么简单 。
孩子喜欢玩是天性 , 玩要玩得尽兴,回要回得甘心 , 我经常看到很多妈妈在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时只顾着自己聊天,然后突然意识到要回家了 , 便不管不顾地叫孩子赶紧走,孩子不肯时,家长又是一通指责 , 此时的孩子如何肯听话?其实只要稍稍用点儿小心思,就完全可以搞定,可惜的是,很多妈妈太粗心了 。
每个孩子都会发脾气,都有不听指挥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心理缓冲”的办法 。
1、时间观念 。
大概是从孩子3岁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看钟,我们家的钟很大,12、3、6、9这几个数字特别清楚 。因为他开始上幼儿园了,所以要开始早睡了,我每次都跟他说好:“嘉嘉,等到3(或者6、9)的时候,就要跟妈妈去睡觉了,好吗?”他会问我:“那我现在还可以玩吗?”我回答:“可以的,但到了我们说好的数字的时候,你就要自觉去睡觉了,能做到吗?”嘉嘉回答:“能!”
于是,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为什么时间睡觉而有过争吵 。举一反三的,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做什么事,都给他留个15到30分钟,让他有个缓冲,他慢慢就学会看着时间做事了,可以合理安排他自己的时间了 。
2、调整情绪 。
我家孩子是个“人来疯”,特别是在外面的饭局里,总是会发脾气,一定要拿刀叉、一定要玩茶壶,等等,反正是什么危险玩什么 , 反正上的菜他大多是用来玩的!这时候,就要跟他讲讲道理了!
因为在餐厅里,即使他大哭起来,我也不好当场骂他而影响别人,所以,以前他这一招多数得逞 , 被他控制多了,我也想出了办法:
每次到了餐厅后,我都会先把嘉嘉拉到洗手间之类的没人的地方,跟他讲清楚今晚的要求:“要认真吃饭、有礼貌跟客人打招呼,别人帮你递了东西,要说谢谢!如果没有BB凳,不能哭闹,我们是大孩子了,坐大人凳就可以了”等待,当时想得出来的小要求,我都会跟嘉嘉提前说好 。
这个办法很有用,嘉嘉几乎都能按我的要求做到 , 如果中途又耍小性子的时候,我只要提醒他:“答应了妈妈的事 , 能做到吗?”他很快就能调整过来!再不行,我就又带他暂时离开饭局 , 第二次提要求,这样他一个晚上都能做到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了!
心理缓冲真的很管用,这样能让孩子慢慢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 , 自己管自己,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比时时刻刻都在孩子耳边唠叨:这样不行、这样不对,效果要好!
起码他能开始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了,如果家长提的5个要求,孩子只做对了1个,起码他是靠自己的能力做了,还是要表扬的!慢慢地,孩子就能做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第一,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 , 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 , 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即便他看不见您 , 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 。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 , 而不要事事“满足” 。
第二,满足孩子要有度 。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 , 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 , 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 , 他的痛苦就越少 。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 。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 。比如 , 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 。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 。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 , 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
第三,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
孩子发火 , 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就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 。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 。
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 。
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 。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
第四 , 正视他的缺陷 。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或者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 。在这方面,去找专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 。
知道什么是对的孩子 , 应该比总是被告知什么是错的孩子 , 乐观、开朗吧!
家长们,请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 。

【你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