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1世纪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文章插图
若甘味药物其性不同,则作用亦不相同:杜仲甘温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石斛甘微寒 , 以养阴潜热生津;甘草甘平,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共同之处是味甘,故均有补益之功效 。
尚有某些药物,则是一气而兼有两种以上味者,如桂枝辛甘温;当归甘辛温;生地黄甘苦寒等 。这种情况说明了药物之性味是复杂的,也体现了药物作用的多面性 。五味相兼亦应根据某一药物功能大小而分清其主次,如桂枝长于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作为解表药,故首列辛味 。尚有补益强壮作用,常合补益之品同用,此为甘味之功 。温经通络、温阳化气则辛甘温之共同作用,故桂枝性味定为辛甘温 。当归为常用补血和血之品 , 首列甘温 , 并有活血调经之力 , 此辛味应之,故当归性味定为甘辛温 。药物功效有主次,其性味的排列也有一定的顺序 。
临床辩证用药时,对五味要有选择 。如辛能散气,故气虚时不宜用;甘能助湿,故中满者不宜用;苦能燥湿 , 故津液不足者宜慎用;酸能敛涩,故余邪未尽者慎用之;咸多滋润,故脾胃虚寒者忌用之 。
[附]中药性味功能口诀:中药品种多,性能各不同,寒凉能清热,温热祛寒用,辛味能行散,甘缓能补中,苦味能泄降 , 酸涩收敛功,咸味能软坚,淡渗利水通,甘寒能养阴,芳香必止痛 , 麻舌常有毒,香窜开窍能,气味相结合,配伍贵变通 。
2.升降浮沉人体发生疾?。?病变部位有上、下、表、里之别;病势有上逆、下陷之异,治疗上就要求药物应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使之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脏腑气机,使之平顺 , 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病邪在上在表者宜用升浮之药物;病邪在下在里者宜用沉降之品 , 旨在药达病所 。病热逆上宜降,病热陷下宜升,这是运用中药必须掌握的一般规律 。然而,遇到痰涎壅实,胸闷窒呕吐者,利用升浮之瓜蒂以涌吐痰涎;若泻痢初起而系积滞所致者,则用消积导滞、沉降攻下之大黄通泄之,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
5 21世纪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5 简明中医方剂
- 6 21世纪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 6 简明中医方剂
- 7 简明中医方剂
- 7 21世纪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 8 21世纪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 8 简明中医方剂
- 9 21世纪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 10 21世纪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 中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