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有时候,父母总是忽视伤害孩子自尊的做法,导致给孩子留下阴影 。那么,伤害孩子自尊的做法有哪些呢?请看小编为你介绍: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 , 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 , 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 , 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 。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
他如果有日记 , 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 。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 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 。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 , 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 。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 , 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 , 要什么给什么 。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 , 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 , 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 , 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
这样 , 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 , 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 , 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
16.当他和邻居 , 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 , 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
18.当众出孩子的丑 。
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一条才是杀手锏 。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 。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
您掌握了以上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 。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
容易伤害孩子自尊的行为: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 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 。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 。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 。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 , 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 , 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
2.父母行为轻浮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 。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 。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 , 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 , 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 , 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 , 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 。
所以 , 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 , 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
4.破坏性批评孩子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 。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 , 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 。反之 , 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 。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 。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 。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 。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 。认为在外人面前 , 在家庭的公开场合 , 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 , 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 。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 。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 。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 。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 。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 。当家长怕孩子撒谎 , 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 , 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 , 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 。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
7.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 。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 。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 。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 , 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 , 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
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 。“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8.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
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 , 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 。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 , 心中并不信服 。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 。
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 , 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
9.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 , 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
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10.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 。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 , 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 , 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 。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 。
伤害孩子自尊的六大关键词
关键词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会让孩子体味到挫折感 。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出来做比较 , 有翻旧帐的意味 , 虽然仍然肯定其能力 , 却也认为他其实早就能将事情做好,多少有点批评的味道 。因此,这样的说话方式确有不妥 , 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好了没得到鼓励,而没做好的事情却一再被提起 。总之,和孩子说话时要懂得刹车,孩子做对了,给予鼓励即可,切勿出现这样翻旧帐的话语 。
另外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父母多次告诫的事,孩子却仍然一犯再犯,于是父母便会说“我早就说,不要这样做” 。其实,父母应该也能察觉到孩子是有意或无意地一再犯错,如果认为孩子是无心的 , 那就告诉自己“他是不小心的” , 便能稍微降下怒火,而在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则可以既认真又严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犯下这个错误,让他练习自己说出原因,以达到修正的功效 。如果孩子是有意犯错,则需要正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因平日受到忽略而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是身心发展上有障碍 。
关键词2:不行、不可以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他最爱的卡通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看电视”,然后硬生生地将电视关掉 。
首先说明原因
这种情境经常在家中上演,许多大人主观上认定不好的事,都会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但是却并未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 。邱老师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在说 “不可以”前,应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 。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比如跟孩子通过协商的语气来对话:“这个卡通片要演30分钟 , 可是我们等一下就要吃饭了,该怎么办?”
另外,不妨用正向的提醒来代替负面的禁止,比如以“我们要先吃饭”来代替“不准看电视” 。如果总是一味禁止,反而在提醒孩子要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被禁止的事更有兴趣 。
避免行为僵化
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点是避免其行为出现僵化 。曾经有一位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要求孩子放学后都在公寓大门口等她 , 不能到其他人家中 , 当然也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 。妈妈一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也乖乖听话 。但是 。有一天妈妈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直接被送到医院,而孩子就这样一直站在门口等,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也不敢搭理 。直到妈妈醒来后,才想到“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 。由此可见,孩子不明白在楼下等妈妈的原因,妈妈也未曾与孩子谈到其他应变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傻地听话等着,以避免被责骂,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化的行为模式 。
关键词3:等一下
每个星期二的晚上,妈妈回到家中做完家事,往往还得加班 。而小娜总是会发现一些新鲜事想和妈妈分享,所以在一旁说个不停,妈妈却总是对她说:“妈妈正在忙 , 你先等一下 , 好不好?”
采用反应式倾听
在和孩子说过“等一下”之后,父母往往就没有了下文,而且也不会留心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孩子却是满心期待 。不管“等一下再说”“等一下再买”,还是“等一下再跟你玩”,如果经常使用而又没有下文,那么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说话方式就会让孩子失去信任感 。因此,在忙碌时不妨采用反应式倾听 , 即先重复孩子的语意,然后表明自己在忙,比如:“看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呢!可是妈妈正在忙 , 等一下再听你说 , 好不好?”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他自然也会尊重妈妈有事情要处理的状况 。不过,在忙完后一定要记得去做刚刚允诺孩子的事情 。
关键词4:你看你
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 。这一天 , 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
重视正向语言
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 。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不满的表情 , 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 。比如上面这个事例 , 就可以提醒孩子: “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 。”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
培养自尊心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 , 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 。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 , 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 。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 。
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请注意,不论自己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 , 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 , 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
关键词5:你一定要
当小雅正在玩玩具时 , 父母不时在一旁叮咛:“等一下,你一定要自己收玩具 。”
让孩子拥有判断力
当父母经常说出“你一定要”或“你应该要”的话语时,不妨先省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 。是单纯的命令以获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 , 还是将自己的期待加诸于孩子身上?如果确实是上述2种心态之一 , 那么父母就要矫正自己的想法 。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品 。控制与责骂虽然可得到即时性的效果,却会产生最大的后遗症 。把孩子当作即将长大的成人,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才是长久之针,这比单纯地命令他“一定要”更重要,以免孩子未来缺乏判断力,只知道盲从或因为反对而反对 。
避免缺乏信任感
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玩完之后不懂得收拾玩具,便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先行提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命令的口气容易让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觉,这便是犯了 “预期失败”的谬误 。学龄前的孩子常将物品拟人化,有时使用他们的语言会使亲子互动沟通更有效 。所以,改口问问问孩子:“玩完玩具要做什么?”,或以孩子的语气说:“玩完玩具后,也要让玩具回家哦!”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 他们对收拾玩具这件事就很容易接受 。
关键词6:不要吵
妈妈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坐下来,看看自己最爱的电视剧,圆圆在一旁玩玩具,不仅在房子里跑来跑去,还不时发出碰撞的声音 , 导致妈妈听不清楚剧中的对白 , 于是便告诉圆圆:“不要吵!”
让孩子有宣泄的渠道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请你记住,孩子的名字永远叫‘小孩’” 。他们需要有时间、有空间去玩耍 , 而玩就是单纯的玩,不是为了学习技巧而玩 。
“玩”是孩子的天职,爸爸妈妈一定要接纳孩子需要玩的特性,而游戏时自然会发出声音 。再者来说,城市里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活动空间,精力无法发泄 , 因此父母必须仔细思考,孩子是否真的缺乏游戏空间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 就请为孩子规划一段到户外跑跳的时间,或者在家中安排安全合适的区域,既让孩子充分发泄精力,又不必担心被责骂 。在已经得到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后,如果孩子仍然在家中大声游戏而吵到其他人,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他,可以玩游戏,但是不能妨碍到别人 。如果孩子没有消耗精力的渠道,却又在正常发泄精力时一再被父母责骂,那只会摧毁他的自信心 , 因为他只是在单纯的游戏,却总是惹得父母不高兴 。
【【伤害孩子自尊的做法】容易伤害孩子自尊的行为】小编总结: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
【伤害孩子自尊的做法】容易伤害孩子自尊的行为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挂扣是什么意思
-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_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
- 剧本杀主持需要做什么
- 盘点十大最会跳舞的动物
- 台式电脑文件丢失开不了机怎么办
- 【儿童的心理问题】因离别产生心理问题
- 上海高中四大名校录取分数线
- 腰椎突出治疗方法
- 外贸服装店起名
- 十大冷水鱼观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