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出独立的孩子】教出独立的孩子的技巧


【如何教出独立的孩子】教出独立的孩子的技巧

文章插图
导读:如何教出独立的孩子是每位家长都关注的问题,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勇敢 。那么 , 到底该如何教出独立的孩子呢?请看小编为你介绍:
“独立”可以分为“独立的性格”与“独立的行为能力”,勇敢是独立的性格的一部分 。
但如果孩子具备了独立的行为能力,但是缺少独立的性格 , 也是无法展现出独立的行为 。教出具备独立性格的宝宝,比重视孩子表现独立的行为能力来得更重要 。
独立的性格包含几个部分:有良好的安全感、具有责任心、勇于尝试新事物、乐于分享、具备自我管理的态度 。独立的性格,可能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 , 包括孩子天生的气质、表现能力的不完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 。环境因素是父母可以努力的范围 , 天生气质因素是父母无法改变的,但是可以因应孩子的不同气质,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
怕黑、怕鬼的宝宝
案例现象: 不知道从何时起 , 每天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帮小立点上小夜灯,房间绝不能漆黑一片,否则小立总说房间里好像有人看着他 , 不肯一个人睡觉 。即使是点上小夜灯,有时小立也会做噩梦惊醒大哭,一定要大人陪着他才肯继续入睡 。不仅是在睡觉时胆小怕黑,连上下楼梯间时若光线昏暗,也会造成小立的恐惧 , 紧紧抓住大人的手不放 。
原因分析: 有些孩子会从大人的谈话中听到大人所恐惧的事物,而联想到自己应该也要恐惧这个东西 。或者是电视里的人物害怕什么事,孩子也跟着怕 。或是动漫节目中提到某些怪兽、鬼、坏人之类的,让孩子害怕自己也会遇上这些虚构的人物,而没有节目中的正义使者可以保护他 。有些孩子其实不是真正怕黑,而是怕跟大人分开的焦虑感,怕被大人遗忘、失去爱的感觉 。
【【如何教出独立的孩子】教出独立的孩子的技巧】解决方法: 父母不要光用口头上说没有什么好怕的,可事先跟孩子商量,可采取紧紧抱着孩子在孩子的房间中经历短时间的黑暗,让孩子感觉房间里根本没有其它的东西存在 。会极端恐惧的孩子就保持灯光明亮,不要勉强孩子去面对他不能处理的事情 。或是给孩子一个守护娃娃代替父母保护他 , 陪他一起睡觉 。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怎么这么胆?。俊被蚴恰霸趺凑饷答と耍俊闭庋乃捣ɑ崛煤⒆泳醯米约翰槐话? ,会更恐惧与父母分离 。
挑嘴的宝宝
案例现象: 只要是过去乐乐没有吃过的食物,不管大人好说歹说的,乐乐就是一口也不肯尝试 。妈妈说:“乐乐,这是很有营养的,对你的身体好,你看妈妈很喜欢吃耶 , 这很好吃喔!吃一口看看!”但是乐乐依然不肯把嘴打开来 。奶奶说:“乐乐,奶奶也很爱吃,你吃一口就好,等一下奶奶就带你去公园玩 。”乐乐依然无动于衷 。最后妈妈跟奶奶都只好放弃,让乐乐自己挑选想吃的食物 。
分析原因: 乐乐有可能是因为曾吃过某种由大人给的东西,但是一点也不好吃,所以就不愿意再尝试新的食物 。每个孩子反应强度与坚持度不同,有的孩子在父母软硬兼施的要求下还愿意吃一口,有的孩子怎样也不愿意 。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曾看过大人吃到不好吃的或是不喜欢的东西时的样子,不愿意自己也一样 。
有些孩子是吃惯了零食甜食,知道吃了正餐后就没有胃口可以吃零食,宁愿少吃正餐 。有些孩子是因为食物外观看起来好像是某种令他感到害怕的样子或颜色,所以不肯吃,就像小鸟看到鲜艳色彩的毛毛虫,就不会吃下去一样 。少数有可能是因为牙齿发育的关系,有些食物吃起来并不舒服 。
解决方法: 记录孩子的饮食模式 , 跟孩子聊聊试着找出原因 。有些孩子有了玩乐的乐趣 , 就愿意试吃看看 。上述的乐乐 , 最后因为爸爸跟他玩飞机运送食物到嘴巴的游戏,就愿意尝试一口看看 。
上述例子,都是孩子不能展现出勇敢独立的行为表现,看起来是同样的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 。有时孩子因为年龄过?。芰共还凰圆荒鼙硐殖龆懒⒌男形挥惺笔且蛭恢栏迷趺醋觯挥惺笔且蛭焐实墓叵?。
天生气质方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活动量、生活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阀、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
活动量: 活动量大的孩子,总是动来动去可能让人感觉比较莽撞,不要常常责备他,避免造成孩子日后不敢尝试的心理,应该在孩子表现出合适的行为时大力称赞他的行为 。活动量小的孩子,多带领着他从事动态的活动,让孩子习惯不同形态的活动方式 。
生活规律性: 作息不规律的孩子常让父母伤脑筋,试着一点一滴改变孩子,不要太急,要让孩子知道服从团体规定的重要 。可以鼓励很规律的孩子 , 偶而作息做一点变化也没有关系 。
趋避性: 趋避性高的孩子面对新的人或事物时 , 容易表现出退缩的态度,容易让人误会胆小、不主动、没兴趣 。父母要有耐心事先告诉孩子可能会接触到的事情,让孩子心理有个准备 。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出现负面的话语,会让孩子更不愿意尝试 。
适应度: 面对新的人或事物时,整个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与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属于适应度 。适应度低的孩子,面对新环境与团体生活需要时间比较长,父母要降低期待,多让孩子接触几次,多事先跟孩子沟通,或者事先多练习 。
反应阀: 是指引起孩子反应所需要的刺激量 。反应阀高表示需要外界比较高的刺激量才会有反应,容易被误解为迟钝或漫不经心,父母要多直接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多引导孩子分辨别人的身体语言与意图 。但是反应阀低的孩子,易被外在发生的事情影响,而静不下来,父母可让孩子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帮他定完成的顺序 。
反应强度: 孩子对外在刺激反应的激烈程度 。有些孩子不小心被踩到脚了,只会“唉呦”一声,有的孩子就大叫大哭吵闹 。反应强度小的孩子,看起来很乖,但容易被人忽略 ,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有响应时 , 父母要认真的聆听 。反应强度大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冷静 , 不要怕孩子吵闹,让孩子先冷静下来再跟孩子讲道理 。
情绪本质: 有些孩子天生笑眯眯,有些则不是 。没有笑容的孩子容易使人误解他在生气,人际关系较不好,父母可以多培养孩子正面思考 , 培养幽默感 。天生乐观的孩子,父母则要提醒孩子小心谨慎,不要对危险过于疏忽 。
注意力分散度: 容易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 , 影响学习效果,尽量减少孩子书桌上的杂物,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空间,不要在旁边走来走去 。专注力高的孩子,别在专心的时候打断他,跟孩子说话时确认孩子真的有听见 。
坚持度: 面对外在干扰或是阻碍,孩子倾向解决问题的程度 。坚持度低的孩子容易放弃,父母尽量把事情分割成小单元,让孩子分次完成,比较有成就感 。坚持度高的孩子容易固执,父母要坚持自己的管教 , 要孩子换另一件事情前要提早提醒,以免孩子措手不及 。
气质没有好坏,是天生的差异 , 注意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多用欣赏的角度去看孩子 。父母理性对待之,孩子才会有被接纳的安全感与自信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蹲下来与孩子视线平视,试着用孩子的眼光来处理,也让孩子感觉到他可以跟你一样强壮 。
教出独立的孩子的方法: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 。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 。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 。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 。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 。
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 。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寄放别人家带几天 。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 , 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
3、让孩子接受锻炼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 。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发 。如果住下 , 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 。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说:为了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
4、教孩子使用工具
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及电器 。工具包括手锯、刨子、锉刀、螺丝刀、钳子等 。
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 。五六岁的孩子 , 父母就要教他们使用煤气灶、电炉和洗衣机 。家里东西无论哪里出了毛病 , 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 。
5、教孩子适应环境
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 。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 。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 。上山时 , 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 。途中遇到陡崖峭壁 , 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 , 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 。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 , 也敢冒险了 。
6、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得男孩 , 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 , 说明怎样走危险 , 怎样才安全 。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
培养孩子的独立:
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
1—3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 , 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 。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 。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 , 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虽然孩子做的不好 , 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 。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 。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 。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 , 什么都做不来 , 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 。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 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 。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 。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 , 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 。随着年龄的增加 , 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 , 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 。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 。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 , 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 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 。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 , 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 。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 。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 , 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 , 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 , 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 。比如,家里突然停电 , 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 , 外出迷路了……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 , 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 。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 , 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 。让孩子感觉到“我行” 。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 。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 , 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
5、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 应当让他自己想 。”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 。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 , 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 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 。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 , 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 。
6、给孩子困难 , 让他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 , 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对于幼儿来说 , 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 。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 。说实在的 ,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 , 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 。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往往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遭遇困难时一哭一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从而前功尽弃 。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
在做手工时,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将作品两个接口粘在一起 , 作为父母你是否会立即自己动手帮孩子直接将接口粘起来?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要如何将两个东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胶水?还是用双面胶或者是透明胶呢?”或者是“你再想想还有哪些办法更好更快的能把两样东西粘起来,又快又牢固呢?”当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启发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掌握了粘贴的方法,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 幼儿的独立性会大大增强,而且以后回更加主动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7、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重视“听话”和“顺从”,孰不知家长只注意了“听话”却忽略了孩子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 。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 。而一旦孩子作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 。比如,在孩子对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 , 不要让他一个人去买衣服;在他对学校的基本课程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他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 。在这些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他们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他的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他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 。例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你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
8、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 , 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 。若错过时机 , 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
9、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 , 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 。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 , 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
10、从兴趣上培养 。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 , 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 , 要尽量游戏化 , 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 , 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
小编总结:要培养出勇敢独立的孩子,父母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 。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敢的孩子!

【如何教出独立的孩子】教出独立的孩子的技巧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