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地震的解释 古人对地震的称呼


古人对地震的解释 古人对地震的称呼

文章插图
导读: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什么时代都有存在过 , 那么古人对地震的解释是什么?古人对地震的称呼有哪些呢?在中国古代,人们称地震为“地动”,认为是一种“地不宁”,即大地不安定的现象 。遭遇“地不宁”后,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了解古代对地震来临的应对吧 。
古人对地震的解释
中国古人把地震的发生和帝王联系在了一起,还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的 。他们认为发生地震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惩罚或者告诫 。汉成帝时南阳人议郎杜钦对此有过解释,在《汉书·杜钦传》中对这记载:“臣闻日蚀、地震 , 阳微阴盛也 。臣者,君之阴也;子者 , 父之阴也;妻者,夫之阴也 。”
古人还常常将地震与许多奇怪的现象联系在一起 。在《晋书·刘聪传》中 , 记载了十六国时期平阳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狂风、暴雨、雷电的现象,甚至大树被连根拔起 。当时村内有一个妇女产下了一个双头小孩,孩子的大伯父觉得生下的孩子是一个妖怪,然后就将孩子在锅内煮熟,吃了 。令人费解的是,没几天吃掉这个小孩的大伯父就死了 。现在我们知道孩子是由于在怀孕期间产生畸形的原因 。当时人们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和地震的发生联系了起来,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十分荒唐 。
古人还将地震后出现的自然现象作为一种信号,认为是上天有灵,用来进行占卜算卦 。在《晋书·冯跋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传跋境地震山崩 , 洪光门鹳雀折 。又地震,右寝坏 。跋问闵尚曰:‘比年屡有地动之变,卿可明言其故 。’尚曰‘地,阴也 , 主百姓 。震有左右 , 此震皆向右 , 臣惧百姓将西移’ 。”人们把地震中建筑物倾倒的方向作为逃生的方向,这明显没有科学根据,纯粹是一种迷信思想 。
总之,古人对地震的解释带有主观主义色彩,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缺乏可信性 。
古人对地震的称呼
人们认为地震是鳌鱼换肩 。传说整个大地是由四条鳌鱼驮着的,它们分别叫鳌顺、鳌广、鳌润、鳌钦 , 它们驮累了 , 要换换肩 , 所以地就动——地震 。
随着科学发达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 人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正确理解 。以上心理崇拜 , 在年轻一代头脑中已不复存在 。
虽然中国古代能准确地测知地震的发生 , 但对地震发生的成因却并未能给予合理、科学的解释 。发明了科学的仪器与没有科学的解释 , 这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大遗憾 。
地震“鳌鱼换肩”之说,虽然古人不可能比今人有更高深的宇宙地理学识,但事实是这跟我们今天的宇宙观,地球是悬空的 , 多么惊人地相似 。
张衡设计地动仪寓意何在
【古人对地震的解释 古人对地震的称呼】公元138年3月1日,汉顺帝收到八百里急报,陇西一带发生地震,但是汉顺帝和群臣收到急报后 , 却丝毫没有吃惊的神情,而是佩服的看着张衡,原来张衡的侯风地动仪早已预测此事,汉顺帝和群臣都没想到,地动仪会如此的准确 。
公元132年,张衡组装完成了侯风地动仪 , 这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 因为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勘测仪器,在2000多年前就设计制造出来,即便是现在也无法复原,张衡的确令人钦佩 。
根据古代典籍记载,张衡的侯风地动仪 , 外形像一个酒瓮 , 在瓮八方每一个方向有一龙,龙衔铜珠一颗,下面有一只金蟾蜍张口承托,
瓮内有精密的摆动和触发装置,张衡的地动仪用的是什么原理,由于古代典籍没有明确记载,当时也没有设计图留下来,因此近代的专家考证,其内部原理,应该是利用牙机等仪器感知地面的震动,判断地震的方位 。
如果那个方向 , 发生了地震,内部的仪器就会触发,龙口会张开铜珠就会落下来 ,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知道地震的方向和地震大小 。
但是张衡设计制作好后地动仪后 , 当时大臣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对地动仪的作用也不置可否,因为历史以来,要准确感知千里之外的地震,除了仙人,凡人是无法做到的 。
而从公元132年-公元138年的几年的时间,地动仪一直没有任何动静 , 正当群臣差点遗忘它时,突然西北方的地动仪龙口一松,铜珠掉了下来 。
由于人们没有震感,因此认为是仪器出现了问题 , 但没多久,八百里快马急报,陇西一带发生了剧烈的地震,人们再对应,发现地震地方,恰恰正是洛阳的西北 。
人们这才佩服张衡 , 并开始正式对这台地震仪监测,并且还记录了地动仪每次的地震观测 。
那么为何地动仪要用龙的造型了,要知道在古代,龙是天子的象征,除了皇家的用具,寻常器具是不能使用的,张衡的地动仪,即便是得到了汉顺帝的允许,但用龙做造型 , 也是有点不妥 。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古人对地震的解释 , 古人对地震的称呼”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古人对地震的解释 古人对地震的称呼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