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灌钢法的发展 灌钢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古代灌钢法的发展 灌钢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文章插图
导读:古代不比现代,很多东西都已经是技术成熟的状态,那时候我们光是炼钢就特别的困难,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古代人都有办法来让生活变得简便 , 这才慢慢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 。那么,古代灌钢法的发展如何?灌钢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古代灌钢法的发展
灌钢法是中国炼钢技术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17世纪以前,世界各国采用的炼钢方法,钢铁很难熔化,铁和渣难以分开,炭不能快速渗入 。中国灌钢法的发明,对解决这一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
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用此法制成的兵器非常锋利坚韧 。其实,汉代时期,人们便开始用煤来冶炼钢铁 。到了北宋,用煤冶铁已经比较普遍 。人们将冶铁炉的温度提高 , 大大提高了冶炼钢铁的效率 。
灌钢法在世界炼钢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的冶金史上也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 。灌钢法对技术的革新,使得炼出来的钢铁质量大大提高,炼钢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
灌钢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古代灌钢法的发展 灌钢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灌钢法发明在南北朝,就是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 该方法的出现提高了钢的质量 。同时还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也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 , 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
古代工匠是如何炼铁炼钢的
我国古代工匠们在冶炼过程中不断有独特的创造 , 通过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工艺,炼出了炒钢、百炼钢、灌钢等品种 。我国古代炼铁、炼钢技术虽然起步相对稍晚,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后来居上 。例如商代熔铸司母戊方鼎这样的大型铸件,必须要有较大的熔炉、鼓风器和较高的炉温 。
司母戊方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为一次铸造成功 , 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水平 。被推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 。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 楚王听说铸剑师欧冶子的大名,为了在纷争中获胜,就叫他制造宝剑 。
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 , 因为只有这3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 。
欧冶子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7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 。于是,在这里凿池储水,即成剑池 。
欧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拿来炼铁铸剑,就以这池里的水淬火,铸成剑坯 。由于没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剑,欧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寻万觅,终于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岙里,找到亮石坑 。
欧冶子发觉坑里有丝丝寒气,阴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异物 。于是焚香沐浴 , 素斋3天,然后跳入坑洞,找到一块坚利的亮石,用这儿的水慢慢磨制宝剑 。
经两年之久 , 终于铸剑3把:第一把叫“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 。
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乎一松,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 。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 。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之所以如此,皆因取此铁英炼铁铸剑,取这池水淬火 , 取这山石磨剑之故 。
欧冶子铸成宝剑 , 是和他的冶金技术分不开的 。其实先民在此之前的商代中期,就已经对铁有所认识,而且已能够进行锻打加工并与青铜铸接成器 。
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使它从矿石、燃料、筑炉、熔炼、鼓风和范铸技术等各个方面,为人工炼铁技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
至春秋战国时期,人工冶炼的铁有块炼铁和生铁两种 。一般认为,最初的炼铁技术,大多采用块炼铁 。块炼铁方法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点火焙烧,在650度至1000度温度下,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遂使铁矿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 。
至春秋中后期,我国的炼铁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熟练地掌握了块炼法炼铁后 , 我国又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 。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灌钢法的发展,灌钢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内容 ,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古代灌钢法的发展 灌钢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