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就会想着踏青,清明时节也有踏青的习俗,人们喜欢宅这个时节去感受春天那鲜活的生命和蓬勃的朝气 。清明的习俗自古有之,那么古人也喜欢踏青吗?古代踏青习俗的由来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古人也喜欢踏青吗?
踏青 , 又称探春、踏春,就是指人们在春天时到郊外赏景游玩 。踏青由来已久,传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有踏青的习惯,也有的记载说是在魏晋之时 。在《晋书》中就有相关记载,每逢春天,人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去郊外赏景游玩 。
唐宋时期,踏青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据《旧唐书》中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可见唐朝时期人们非常喜欢踏青 。宋朝时期 , 踏青之风更加盛行 。如宋代的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中记载:“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就描述了在清明节那天人们踏青的盛况 。
另外,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也写过“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真实地记载了皇家春季出去踏青的盛况 。白居易也写过“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道出了人们对踏青的喜爱之情 。
【古人也喜欢踏青吗 古代踏青习俗的由来】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清明时节汴京外汴河两岸的热闹场景 。在这幅画卷中,描绘的画面中就有550多人、50多头牲畜、20多辆车和轿,还有20多艘船只,足见当时热闹的场景 。
古代踏青习俗的由来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是我国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娱乐活动 , 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 , 但历朝历代具体时日常有出入 。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 。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 , 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 。由于清明扫墓 , 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 。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 , 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
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墓笙歌收拾去 , 万株扬柳属流莺 。”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 , 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无数诗人骚客更是吟诵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 。如“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 ,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 , 最优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古人也喜欢踏青吗 古代踏青习俗的由来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