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仙气飘飘的鹊桥,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诗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仙气飘飘的鹊桥,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文章插图
七夕将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再一度映入眼帘。这一次,我们暂且不去看桥上那对相拥而泣的神仙眷侣,让我们将目光下移,好好审视一番那流转的星河、任劳任怨的喜鹊、沉默无言的鹊桥。一、星象里的故事将天上的星宿的运行演绎为一段神话故事,对于脑洞大开的古代人从来就不是难事。在缅甸的神话故事中就有关于情人星的传说:在遥远的过去,一对男女互生情愫,但碍于门户之别,没能结为连理。他们死后,化为了天上的星星,一个只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另一个则出现于黄昏后的西方,平时不得相见,但每隔三年他们都会飞至空中相会。这个故事可不像极了牛郎织女嘛?诗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仙气飘飘的鹊桥,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文章插图
(戏曲中的《牛郎织女》)牵牛星和织女星是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文化的象征符号,关于牵牛、织女二星,《小雅?大东》记载:“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àn)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说织女工作效率极低,终日都难以成章(指华美的布匹),用以讽喻周王室在其位不谋其事。在中外的这两个传说中,古人或为星象写人间故事,或借星象说人间故事,可见,古人对斗转星移的天文现象的解说思维还是颇有相似之处的。但毕竟中国古代织女神话中相会的不是两颗星星,他们想要约个会,还得有要更具烟火气息的交通工具。诗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仙气飘飘的鹊桥,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文章插图
(戏曲中的牛郎)二、“在水一方”的织女《诗经?周南?汉广》记载:“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用汉水的宽广及汉水之畔的游女,表达“在水一方”的伊人难以企及,这是诗经中的常见意象。作为织女故事的原型,“在水伊人”不仅为织女的出场方式做了文化铺垫,其中的“汉(汉水)”,也与织女故事里的银河有所关联。(中国古代民间也将银河与汉水联系对应,有银汉、天汉、云汉等别称)神话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与想象,由上,我们不难推断牵牛织女的故事中所用到的跨越银河的工具,与古人渡过汉水的工具相差不会太远,最有可能的自然是连接河岸(汉水、银河)的工具——桥,亦或是日常的摆渡工具——船。虽然在以上的描写中,还没发展出相会、渡河的情节,但结合实际,桥可谓是最佳选择。诗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仙气飘飘的鹊桥,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文章插图
(《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三、通天人之“桥”桥,从从现实意义上的功能来说,它是连接工具。在天桥神话的构想中,桥是虹的化身关联物,在古人的关联性思维里,它还有着连接天人、生死的象征意义。《诗经?鄘(yōng)风?蝃蝀(dì dōng,指彩虹)》有云:“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当时的人把雨后的彩虹理解为预示阴阳失调、婚姻不幸的“淫邪”之兆,所以人们“莫之敢指”。在甲骨文中对于“虹”字有特殊的形象刻画:两条龙的尾部相接,连成弯曲的一道拱,龙头嘴巴大开。神话学学者叶舒宪认为其中体现了古代人民对雨后出现的彩虹的神话想象:因大量降水,天神口渴了,故化身为虹龙到人间饮水。当然也可能是虹龙的出现,才导致了降雨。这一虹龙的形象也经常以双龙玉璜的形式体现出来:玉制的玉璜,无论从造型上(形似虹)还是材质上都可以达到通天人的效果。此外,桥还可以连接生死,民俗文化故事中亡者通往阎罗殿的工具就是奈何桥。

【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