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由此可见 , 这么长久的发展,藏戏一直在不断吸取精华,努力地把它做好 。那么,你知道藏戏到底是怎么发展改进的吗?不清楚的话 , 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
藏戏的改进发展: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 , 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 。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
藏戏种类繁多,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 。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 。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 。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
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 。又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 , 故又称“拉卜楞藏戏”,是从藏族民间舞蹈、民歌、僧歌演变而来的 。
经过不断发展完善,藏戏在17世纪以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完整的艺术形式,称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特有的剧种,并在藏区广为流传,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藏戏先后出现了许多传统剧目 , 至今久演不衰的是著名的八大藏戏 。各个剧目的演出时间不等,短的只要几个小时 , 长的可连演几天,但每出戏一般都可分为序幕、正戏、和告别祝福仪式三大部分 。
由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别 , 藏戏还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 , 主要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和属于新派的蓝面具派,还有独角戏,目前以蓝面具派影响最大 。以戴面具来作为演员的面部化妆 , 是藏戏的一大特色 , 但作为藏戏流派之一的青海南部的安多藏戏的一些剧团却大多改为直接用油彩涂在脸上化妆,并将唱、白、舞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戏剧效果 。
解放前,每逢雪顿节,各地的藏戏班子需要到拉萨来支差 , 为达赖及地方政府的官员献戏 。这些来支差的藏戏班子成了各地业余戏班的骨干力量 。而各个地区的戏班,由于历史、地理、语言、风格、造诣的差别,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流派 。
在这些流派中,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 , 有属于蓝面具的新派,也有独脚戏 。
属白面具的旧派 , 有穷结的宾顿巴、堆龙德庆的朗则娃 , 乃东的扎西雪巴等 。因旧派戴的是白面具,所以叫做白面具派 。他们的戏动作和唱腔都比较简单 , 影响较小 。
新派就是迥巴、江嘎尔、觉木隆、香巴四大剧团,他们的演出开始时,由戴蓝面具的演员出场,故称蓝面具派 。新派的表演艺术有较大发展,影响也比较大 , 慢慢就把旧派代替了 。
【藏戏的改进与历史传承意义,不忘过去】藏戏的历史传承意义:
藏戏历史悠久,具有缜密的表演程式,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 。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神规制约,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 , 从表演内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风貌,所以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同时 , 藏戏的剧本也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高峰 , 它既重音律,又重意境 , 大量应用格言、谣谚和成语 , 甚至还在情节中穿插寓言故事,保留了藏族古代文学语言的精华 。藏戏和内地的戏曲剧种一样 , 在时代的变革中陷入了与现代艺术和娱乐形式争夺观众和演出市场的竞争局面 。资金缺乏、剧团生存艰难、艺术人才断档、传统表演技艺失传、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 。各地藏戏发展面临的危机,急需制定规划对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剧种加以保护 。
藏戏的改进与历史传承意义,不忘过去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藏兰西服配什么衬衣
- 藏戏白色代表什么含义?红色含义
- 西藏佛教中的仁波切是什么意思
- 烤冷面放冷藏还是冷冻
- 怎么隐藏情侣黄钻图标
- 如何查看隐藏文件夹
- 藏红花泡脚有什么好处
- 驴友指点骑行西藏的流行路线
- 女主隐藏身份进校园的小说
- 球球大作战怎么隐藏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