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抗药性获新突破 发现者屠呦呦名字出处 怎么读 生平成就

在我国现今的医学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她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获奖者,并和其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对抗抗疟药有着很大的贡献,她就是屠呦呦,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屠呦呦的生平简介以及研究成果吧!
屠呦呦简介 名字出处 怎么读
屠呦呦(tú yōu yōu),我国著名科学家 , 药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 ,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
屠呦呦更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015)的华人科学家 。此项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
【青蒿素抗药性获新突破 发现者屠呦呦名字出处 怎么读 生平成就】屠呦呦和青蒿素 , 名皆出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据说,当屠呦呦出生时 , 她的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诵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 , 食野之蒿”,并为其取名“呦呦” 。而“蒿”,根据宋代朱熹注称 , “蒿即青蒿也” 。自此,屠呦呦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见到蒿草,便发出“呦呦”的鸣声 , 呼朋引伴来食 。有人说 , 《诗经》中的这句话“预言”了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渊源,那么再看随后的两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意为,我有好的宾客,他已盛名昭昭,这句话似乎更贴切地“预示”了屠呦呦今日的声名远播 。
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抗药性获新突破
屠呦呦团队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
屠呦呦和其团队研究发现了青蒿素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 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 , 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 , 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
屠呦呦的主要成就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 , 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 , 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 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 , 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
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
1973年 , 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 , 合成了双氢青蒿素 。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 , 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6年 , “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2年,“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号)
1997年 , 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03年,“双氢青蒿素栓剂”、青蒿素制成口服片剂获得《新药证书》 , 分别为国药证字H20030341和H20030144 。在北医有关部门支持下,已将双氢青蒿素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 。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2004L02089)和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03346.9) 。经临床100例疗效初步观察 , 总有效率94%,显效率44% 。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
研究经历
1955年 , 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药学研究 。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 , 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 。

青蒿素抗药性获新突破 发现者屠呦呦名字出处 怎么读 生平成就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