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在人们的印象中的一些流传故事更多的是嫦娥奔月 , 但关于中秋的传说还有很多,那么你知道在民间还有流传哪些关于中秋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民间故事一起来看看,中秋节传说在民间流传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吧!
中秋节传说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 ,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 , 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嫦娥奔月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 , 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 , 你用面粉作丸 , 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 , 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 , 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 , 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 , 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玉兔捣药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 , 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 。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 ,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
貂蝉拜月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 , 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 , 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 , 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 , 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 , 拉了过来 , 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 , 就热闹起来了 。
月饼传说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 。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
【中秋节传说 神话故事 民间流传】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 , 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 , 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 , 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
食芋传说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 。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 , 汉人时刻都想反抗 。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 , 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 , 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 。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 。潮人取芋头与“胡头” 谐音 , 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 , 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 。中秋节杀鞑子后 , 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 。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
兔儿爷
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 , 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 , 不一而足 。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此外,南纸店 , 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 , 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 , 仙鹤等飞禽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 。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 , 大约六十多岁以上的老北京都还能记得 。一过七月十五 , 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 。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 , 大大小小 , 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
中秋节传说 神话故事 民间流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诺亚方舟遗址 圣经的传说是真的吗
- 中秋节吃月饼作文
- 炉石传说的恶魔猎手是什么
- 斗罗大陆之龙王传说什么时候完结
- 新手完炉石传说如何快速增加经验
- 太阳的传说
- 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这么圆
- 中秋有寓意的小名男孩 寓意中秋节生男孩小名
-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 虚空藏菩萨的来历以及传说中的菩萨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