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

高尔基是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现在心灵鸡汤类书籍多不胜数,而真正值得我们反复去读的书并不多,接下来我们一起和民族文化来看看,值得我们一生反复读的书籍!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 , 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
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 。与此相反 , 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 。
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 。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 , 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 。
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 。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 。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
作品主题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 。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 。描写苦难的新时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并不多 , 路遥当属其中之一 。
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 , 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其中 , 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 。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
《平凡的世界》还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怀 。一是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 。不要说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极人物,如乡土哲学家田福堂 , 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 。
二是作品处处展现温暖的亲情与友情 , 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小说 。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孙玉厚一家了——孙玉厚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 。小说还书写了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人间美好的情感 。
三是作品中的爱情写得很美 , 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 。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无性不成书”的长篇小说创作风气中是难能可贵的 。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就写得很纯美,让人为之感动 。
【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 。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 。

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