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山东地方戏剧剧种之一,被誉为“胶东之花”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关于茂腔的发源地,看看它是发源于何地,关于其名称的不同叫法是不是也和茂腔的发展有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茂腔发源地:
茂腔是流行于山东省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传统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据说是因民间艺人肘悬小鼓拍击节奏演唱而得名 。
茂腔大约代道光年间已广泛流传于山东半岛一带,流传过程中吸收本地花鼓秧歌等唱腔和形式形成“本肘鼓”,意指本来的肘鼓子调,也可理解为本地流行的肘鼓子调 。
【茂腔文化了解,茂腔发源地是哪里】茂腔归属于山东地方戏曲的“肘鼓子”系列,是在传统民间说唱形式“肘鼓子”(姑娘腔)的基础上,吸收花鼓秧歌的剧目及表演程式,逐步形成为声腔系统 。《辞海》艺术分册载:“茂腔约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在传统民间小唱‘周姑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柳琴戏的音乐曲调和伴奏乐器而形成”,也称为“本肘鼓” 。“本肘鼓”又被称为“哦哈吆”、“老拐调” , 因其曲调而得名 。
茂腔的发展历史:
茂腔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活跃在山东省东部的青岛、烟台、日照、潍坊等地区的几十个县市 , 被誉为“胶东之花”,曾有“肘鼓子”、“周姑子”、“轴棍子”、“正歌子”等名称 , 发展到后期被称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等 。早期茂腔的唱词完全口语化唱腔单纯易学,伴奏乐器简单 , 易被市民、农民所接受 。
周姑子传说:
清代初期,有一周姓还俗尼姑,聪明伶俐,能文善唱 , 经常以传统民间小调演唱人间不平,并将小调与流行于高密、诸城、安丘、临沂等地的秧歌、花鼓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声腔广为流传,引起农民群众特别是妇女的共鸣,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周姑子”调 。此说曾得到研究者的承认,根据周贻白《中国戏曲论丛》记载,即认为“周姑子”是“肘鼓子”的讹传 。
茂腔文化了解,茂腔发源地是哪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茂腔文化,关于茂腔《借年》的剧情概况
- 旅游文化的十大功能
- 淘金币怎么查过期时间
- 出生时辰看配偶类型 如何从出生时间了解另一半
- 海洋文化的代表 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黄埔村
- 扬剧文化了解:扬剧的角色行当
- 扬剧文化了解:扬剧的艺术特点
- 历史文化文化遗产 普济寺
- 秦姓男孩起名高端大气 大气秦姓男孩名字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