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是以花鼓戏和香火戏作为基础 。之后又吸收扬州清曲和民间小调从而发展起来的上海汉族戏曲曲种之一,至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改名为扬剧,那么,有人问,为什么扬剧是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一起来看看吧 。
可能感兴趣》》独具轻绵细腻风韵的扬剧
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 。
江南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流行于江苏省扬州、镇江、泰州地区、安徽部分地区和南京、上海一带 。由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
扬剧原为对歌对舞的“打对子”,只有一小面(丑) , 一包头(旦)两个脚色 。后来发展为“三包四面”的群舞,并穿插笑话“打岔” 。
清康熙年间,民间已有此类花鼓演出 。此后内容不断丰富,开始搬演《补缸》、《小寡妇上坟》、《双怕妻》等小戏 , 并从徽班吸收了《踩鼓》、《借妻》、《探亲》等剧目,又把清曲的《僧尼下山》、《活捉》等搬上舞台,出现了能演40多个剧目的班社,始形成花鼓戏 。因用丝弦伴奏,唱腔比较细腻,故俗称“小开口” 。
苏北香火戏原为农村酬神赛会时,香火(男巫)扮演的戏 。剧目出自长篇《神书》 , 其中有《魏征斩龙》、《秦始皇赶山塞海》等关目 。因用锣鼓伴奏 , 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 。1957年曾发现乾隆甲辰年(1784)手抄本神书《张郎休妻》 。1911年 , “大开口”由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 , 名演员有程俊玉、潘喜云等 。1919年,“小开口”到杭州大世界演出,次年进入上海,改称“维扬文戏”,名演员有葛锦华、臧雪梅等 。由于“大开口”与“小开口”语言一致,30年代初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 , 称为“维扬戏”,后简称“扬剧” 。
【为什么扬剧是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扬剧的唱腔曲调有100多种,常用的有20多种,其中原属花鼓戏的,多数以剧名为调名,如〔探亲调〕、〔补缸调〕等;来自“扬州清曲”曲牌的有〔梳妆台〕、〔满江红〕、〔剪靛花〕、〔银纽丝〕等;同时也把多年不用的“大开口”七字句、十字句改编成新曲 。扬剧的脚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的区别,但在唱腔上仍只分男、女腔,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多从昆剧、京剧吸收而来 , 但始终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和生活气息,丑脚尤为突出 。传统剧目有300多个 , 绝大多数是用幕表演出的传说故事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整理改编和创作的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鸿雁传书》、《上金山》、《恩仇记》、《百岁挂帅》(已摄制成影片),现代戏有《夺印》、《黄浦江激流》等 。
为什么扬剧是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为什么说睡要冬不蒙头夏不露足
- 为什么宝马3系是精髓
- 熬夜真的伤肝么为什么中医勿进
- 为什么梳头会产生静电
- 为什么启动电流很大
- oppor17多屏互动时为什么找不到电视
- 党参有什么作用
- 探究平面镜成像为什么用玻璃板
- 草原上为什么要套马
- 为什么活羊挤羊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