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在我国民间,有很多民俗活动都与龙相关,虽然都各有不同 , 但其本质都是兴云布雨、掌管福祸之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龙文化中了解看看都有哪些与龙相关的民俗 。
元宵舞龙
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是民间活动 。
农历正月十五日汉族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正月十五元宵本与龙无关,我们所要谈的是灯节必要进行的舞龙灯 。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于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 。”吴氏所说的似乎的静止观赏的龙灯 。
南宋龙灯亦有由人舞弄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即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 。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 。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nbsp;, 绘龙鳞于上 , 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 。”
龙民俗,中国的民俗节日中 , 有不少与龙相关者 。这些节日的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散发着清新的乡土气息 。
舞龙灯、舞龙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 。据《汉书·西域传赞》载:“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 。……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 。”
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 。画面的场面与颜师古注所云有所不同,可能属于另外一种形式 。戏中之鱼形体硕大,明显系人工制作;鱼左侧有人单腿跪地,以右肩负鱼,鱼右侧有二人站立 , 均以右手举鼗鼓摇动,后面一人的左手似在持鱼的尾部 。
鱼的前面为一四足奔跑之龙 。友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份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葆的长幢耍弄 。龙前一人,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龙后一人,左手持鞭 , 右手亦持鼗鼓举摇 , 气氛热烈异常 。
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 。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大地逐渐转暖,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正是在这一天抬头活动的,以后雨水也就多了起来 。寻根求源,“龙抬头节”可能是从上古的“龙见而雩”演化而来的 。
引龙回迷信: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用面摊煎饼 。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很明显,所谓“引龙回”的方工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 。
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 , 于是也就产生了“二月二 , 龙抬头;大仓满 , 小仓流”的民谚 。北方一些人家在这一天还用彩纸、草节、细秫稭等穿成串悬于房梁之上,称“穿龙尾”,也是留龙在家之意 。
【祈福保佑,与龙相关的民俗文化】饮食迷信:民俗认为这一天人们的食物都为龙身上之物 , 如:面条是龙须、烙饼是龙鳞、饺子是龙耳等等 。于是人们在二月二多吃面条、烙饼,因食龙之须、鳞对龙无多大伤害;最忌的是吃米饭,因为米饭是龙子 , 一顿米饭要伤害多少龙的性命 。闺中妇女还忌用针线,以免不小心扎伤龙目 。以上活动体现了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 。
祈福保佑,与龙相关的民俗文化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制草乌的功效与作用
- 与虎最配的属相是什么 朝气蓬勃温馨和睦
- 生肖马与虎相配吗 马和虎的婚姻怎么样
- 排球两人训练方法与技巧
- 小火龙鱼怎么养
- 牛奶蜂蜜怎么配
- 属兔男与属马女婚姻相配吗 马和兔的婚配详解
- 几何中轴截面与横截面有什么不同
- 景颇族男子服饰的特色与创新
- 关于知识与创造力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