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曲艺品种之一,道情的历史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 , 在民间流传的戏曲数不胜数,戏曲都是出自于歌舞 , 经过多年的改良和完善,演绎成另外一种形式 。道情是中国汉族戏曲中说唱艺术中的一个 。那么道情的历史有哪些呢?不妨来戏曲大全里看看 。
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为诗赞体 。宋代后吸收词牌、曲牌 , 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又称道歌 。用渔鼓、简板伴奏,与鼓子词相类似 。之后,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要流行于南方,为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流行于北方,并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发展为戏曲道情 , 以〔耍孩儿〕、〔皂罗袍〕、〔清江引〕为主要唱腔,采用了秦腔及梆子的锣鼓、唱腔,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戏 。内容有升仙道化戏、修贤劝善戏、民间生活小戏、历史故事和传奇公案戏4类 。有的地方称渔鼓或竹琴 。
在陕西有关中道情 , 是陕西的皮影戏剧种,分东路调和西路调 。前者流行于黄河两岸 , 后者流行于陕北及内蒙古等地 。在不同地区又形成了“北方道情”、“商洛道情”、“安康道情”及“西凉调”等分支剧种 。其唱腔特点凡至落音拖腔的地方 , 众人相和 , 以增强气氛 。剧目约有二百多个 , 均属老艺人口传,其中若干剧目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道情是渔鼓的前身 , “道情”又名“黄冠体”(黄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装束),是道家所唱的道家的情事,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露服曰之思,名曰道情 。唐代可能已经有了道曲,渔鼓简板则始于宋朝,虽然道情出现的早,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不多见,能看到的仅有本篇郑板桥的道情十段(一般演唱仅收录以上五段 。)及徐大椿的回溪道情 。此一曲种已经没落以至于将要绝迹,民国以来并没有留下来可供学习的资料 , 这门艺术已经是后继无人了 。
表演形式道情音乐比较丰富,据传说原有七十二个套曲和一百来种曲调,现在只能够收集起十三种套曲和九十六种曲调 , 其唱腔为联曲体 。它是利用诸宫调的某些曲子互相联缀起来 , 组成有层次的大型唱段 。每种套曲又有“正、反、平、苦、抢、紧”六种不同的曲子,唱腔是根据需要来临时组合的 。
【汉族曲艺品种之一,道情的历史】例如:“耍孩儿”的结构就包括“正耍孩儿”、“反耍孩儿”、“平耍孩儿”、“苦耍孩儿”、“抢耍孩儿”、“紧要孩儿”六个曲子 。这“正、反、平、苦、抢、紧”各有不同内容:“正”表示用正调演唱,一般用正调演唱的曲调为“商”字调;“反”表示用反调演唱,一般用反调演唱的曲调为“徽”字调;“平”表示一般正常的情绪,“苦”表示愁苦、凄凉的情绪,二者皆用正调演唱;“紧”表示唱腔结构紧凑,“抢”表示唱腔结构喜悦、轻快、类似“抢”一般地速度 。
另外,道情又巧妙地借鉴了“晋剧”中的“介板”、“流水”、“滚白”以及昆曲唱腔,弥补了本身的不足 。音乐伴奏中的“渔鼓”为道情特定乐器 , 其文武场乐器与梆子剧种大致相同 。

汉族曲艺品种之一,道情的历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