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广西客家围屋格局是怎么样的

【客家文化:广西客家围屋格局是怎么样的】曾经有人把客家人称为“东方吉普赛人”认为客家人喜欢迁徙,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客家人并不像吉普赛人那样生性好动喜迁 。他们是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势下,迫不得已由北而南,迁徙为“客”因此有客家人的称号,他们心底恋土敬祖,从客家围屋格局中就可以看出,本期的客家文化带你去了解广西客家围屋格局是怎么样的 。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 , 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 。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 , 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 。
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 , 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着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
围龙屋始于唐宋 , 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边远的山区,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形式有两种:一:砖瓦结构 。二: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 , 鸡蛋清作粘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
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 。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 , 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
广西贺州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是江家兄弟所建,所以又称江家围屋,也叫“大江屋” 。贺州“大江屋”在现存的广西客家围屋中 , 规模堪称第一 。围屋占地面积三十多亩,分南、北两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势 。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八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九十四间;北座四横六纵 , 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 。
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 , 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 , 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相通 , 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 , 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
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 , 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面对这一幅幅神奇而古朴的画卷 , 贺州客家围屋将给您留下无限的遐思、美好的记忆!围屋奇异而神秘的建筑 , 纯朴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不失为贺州的旅游胜地 。

客家文化:广西客家围屋格局是怎么样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