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兔毫盏是什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宋代兔毫盏是什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在宋代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大书画家黄庭坚,对“兔毫盏”有这样的一句美誉之词:“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 。甚至是苏东坡等人也对它有流传至今的赞美之语 。那么一个小小的黑釉碗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赞美呢?让我们一起到民族文化看看吧!
一、看外观(造型) 。宋代“兔毫盏”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见,大多是口大足?。?形如漏斗 。距口沿一厘米处向内凸起圆棱一道,外壁近足三分之一处无施釉,口沿上的釉大多是深黄褐色的 , 釉水上薄下厚,近圈足处自然垂流成滴珠状,型号有大、中、小三种 , 最常见的是中型,口径10—12、高度5-6、圈足2-3厘米的为多 。造型敦厚古朴 , 线条自然流畅,修坯随意大方,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 。
仿制品的外观过于规整 , 胎釉稍薄 , 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宋代的“盏”尺寸略大一些,过份灵巧,古韵不足 。
二、看胎体 。宋代“兔毫盏”的胎土是用当地富含铁质的瓷土,盏壁的厚度约0.2—0.8厘米左右 , 最厚处在底部超过一公分,因此上手较沉,有很明显的压手感 。由于当时的加工手法及工具都较现代落后 , 因此胎土中多含没能完全粉碎的较大颗粒 , 显得略为粗糙 。
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内一氧化碳的影响、胎呈色紫褐色、粗而坚硬、重如铁渣 。宋代“盏”多修胎较草率,经上釉烧成后还能见到修胎时留下的棱角痕迹 。底足浅挖近似实足 , 圈足内常见留有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 。这些残迹有的由于和胎土烧结在一起,所以很难将之去除 。
仿制品的胎土由于配料和加工手法与宋代有别,胎土加工过细,胎也修得过于整齐,胎壁稍?。?外观修得弧度过圆,底足挖得稍深,加上由于烧成条件与古法大为不同(仿制品不可能用龙窑和用松木等木料来烧制) , 因此仿制品的胎呈色较淡、细 , 没有宋代的那种粗、紫、黑、坚硬的沉重感 。
三、看釉 。我们目前所能够见到和接触到的宋代“兔毫盏”无一不是出土之物 。这些在地下沉睡了几百年的宝贝,身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带着时间给它们留下的印记(受土壤中各种物质侵蚀的痕迹) 。这就成了我们辨别真伪的又一重要依据 。
在“兔毫盏”1310±20℃的烧成温度下,釉水大量向下流动,口沿处的釉较薄,并且多呈黄褐色,它的主要成份为三氧化二铁,因此所受到的侵蚀也比较严重 。当我们用手抚摸口沿时就有毛糙扎手的感觉;在5—10倍放大镜的观察下 , 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高低不平的坑坑洼洼的麻子底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些的甚至可以看见时隐时现的露胎处 。
宋代“兔毫盏”上的褐色“兔毫丝”是铁晶体的聚集物,它们与黑色釉的区别就是在于同样的条件下 , 这些“兔毫丝”所受到的侵蚀要比那些黑色的釉要严重得多,因此当我们将一件宋代“兔毫盏”置于手中抚摸它的釉面时就有一种凹凸不平的感觉,在对着光源以45度角观察时,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些“兔毫丝”都是凹陷于黑色的釉面之下的 。这就是几百年的历史给它们打下的“烙印”,非人力所能为之的 。

宋代兔毫盏是什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