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铜梁龙舞

【走出国门的铜梁龙舞】文化是一个涵盖面积非常广的词语 , 涉及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无法给文化设立出精准的意义 , 但却可以称它为社会不断发展中的一个宝藏 。在重庆,也有属于当地的文化,现在就让重庆文化带你一起看看重庆十大文化符号的相关内容吧 。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形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
铜梁龙舞兴起于明 , 鼎盛于清,誉于当今 。既是舞,又是体操又是杂技 。铜梁龙舞具有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联、舞时烟花烧龙、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服饰俭朴大方、群众参与性极强等特点 。
龙舞最初始用于祭祀龙图腾,使龙图腾愉悦 ,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民间文艺活动 。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 。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等10个品种 , 其中以大蠕龙最有特色 。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等12个品种 。
铜梁龙舞艺术在海内外舞台大放异彩,先后参加了1984年、1999年、2009年国庆盛典 , 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内重大活动,多次受国家文化部派遣远赴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外文化交流 。
铜梁龙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杰出的文化价值,已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文化品牌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通过龙舞 , 歌之唱之,召唤龙的精神;舞之蹈之,振奋民族精神 。
铜梁舞龙的风俗由来已久 。在唐宋时期就有龙舞活动了 。即便按现公认的说法,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记载了铜梁龙舞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 , 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 。”这个风俗保留至今 。
铜梁龙灯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 。1984年和1999年,铜梁大龙两度赴京参加建国35周年与50周年大庆,以气贯长虹之势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 。铜梁火龙更是独具魅力,打铁水,喷火花 。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 , 在铜梁,各个机关、企业、厂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舞龙队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县城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各个舞龙队、花灯队竞相出动 , 到元宵节最盛 。一个完整的游行队伍前前后后共有30多个小分队参加:牌灯开道,正龙打头,然后是身长48米的大蠕龙,活泼的小彩龙,还有花灯“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开山虎”,最后由火龙押阵 。

走出国门的铜梁龙舞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