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风俗大不同:台湾葬礼习俗

死亡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最后一件事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丧葬仪式,是为了让生者安宁,也为了逝者尽最后一份孝 。整个丧葬的过程就是生者与逝者最后最实体的联系 。那么台湾文化中,台湾的丧葬习俗会跟大陆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丧葬 , 沿袭古代中国大陆的传统,以周朝的礼仪为根本,又混和了道教、佛教、阴阳家、风水先生等种种说法,自成一体 , 别具风格 。丧礼的全过程是相当繁琐的 。
搬铺 。病人病重临危之际,须将病人移到正厅临时搭起的板床上,俗称“搬铺”,若死在卧室 , 据说“冥魂”会吊在床上不能“超度” 。而台湾人相信正厅是家中最好的位置 , 若能在此瞑日 , 可谓光荣、幸福 。男人要移到正厅的正旁(右侧) , 女人移到正厅的侧旁(左侧) 。
烧银纸 。银纸是供亡魂在阴间的旅费,称为“脚尾钱”;还要放一香炉,烧香点烛 , 为死者照亮赴阴间的路 。
人死后 , 有所谓“哭路头”之俗,即父母亡故,女儿闻讯需立即返家,一边大哭一边诉说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自己的悲痛之情等等,一直要哭到有人拿茶给她喝或拿毛巾给她擦脸才能停止 。但家属哭嚎,忌泪水滴在尸身上 , 否则据说此人会发疯 。而族中人来到死者身旁,男人在死者床位的东边,女人在床位的西边 , 一律去掉身上的饰品,着素服,集体号哭 。
开魂路 。请道士(俗称“乌头司公”)或僧侣来念经 。为亡魂超度,开路,引导至阴间 。乞水沐浴 。亲族穿上丧服以后,就到河边排队取水,称之为“乞水” 。回来后请“好命人”用白布浸水,做为逝者擦拭身体的模样 , 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你现在已经变成神明了,已能和祖先见面”等,这就是“沐浴” 。
套衫 。为死者准备的衣服(寿衣)有五七件之多,最多可达十一件(但必须是奇数),先由孝男套上试穿 , 称为“套衫” 。孝男穿好寿衣后,拿一个秤子,好像要称衣服似的 , 这就是告诉死者寿衣是子孙买的,要他穿了去见祖先 。
抽寿 。“套衫”后,亲人们都要吃用面线和黑砂糖混和而成的食物,因为面线很长,象征长寿,所以称为“抽寿” 。“抽寿”完后,要把笠帽和箍丢到屋顶上,表示已将死者的年龄加进了子孙寿命里,以延长子孙寿命的意思 。
张穿 。孝男“套衫”之后,请“好命人”为死者穿上寿衣 。寿衣是于老人生前就准备好了的,有的甚至是出嫁时由别人送的 , 有的是做61岁大寿时别人送的生日礼物,俗称“张老衫仔裤” 。另外,女子出嫁时穿的白布衫白布裙也可做日后的寿衣用 。
辞生 。尸体纳棺前,死者还要在阳间吃最后一餐,代表与世人告别 。与“食酒婚桌”一样,有12种菜肴,依旧由“好命人”做出夹菜的动作 , 口中还要说些吉利的话 。入殓(纳棺) 。入殓是整个葬礼的重要时刻,必须请算命先生来选择良辰吉日 。
之后的顺序也是非常严格的:棺材的底部放草丝;草丝上面放烧过的灰;灰上放银钱;银钱上又放库钱;放上写有七星的薄板,力“七星枋”,七星代表太极;放上桃技,用以驱逐阴间恶狗;放一块石头、一个煮熟的鸡蛋、一碗酱油曲,表示人死后不能复活;放“过山裤”;放上用红布和白布缝成的枕头 , 还有银纸,称为“鸡枕” 。
【两岸风俗大不同:台湾葬礼习俗】在尸体旁放上金器和宝石,为的是鼓励子孙日后能为死者拾骨再葬;放“水被”,盖在尸体上;放“掩身幡” , 这是由道士做成的白布,长度和棺材一样,死者有几个子女就撕成几条,把剩下的部分放在棺材中;最后放些银钱 。这些仪式统称“收乌” 。
纳棺之后,还没有嫁娶的子孙要轮流在棺材旁睡觉 , 称之为“困棺脚”,一直到出葬为止 。
出山(出葬) 。出葬通常由和尚和道士来主持,日期则由择日士来决定 。
送葬的队伍也很壮观 。送葬时,由亲人们护送棺材前往山上安葬,并按传统习俗列队,行列中有整只猪、羊、开路神、放银钱纸、铭旗、孝灯、吉灯、吹鼓团队、五彩旗、风水先生、凉伞、花圈、歌仔戏团、二十四孝花车、掌柩旌官、道士、和尚、金童玉女、纸幡、灵柩、男性遗族队、女性遗族队、送葬亲友等 , 共约50种 。
丧服也是非常讲究的 。遗族中的亲属都要穿丧服 。男子穿草鞋,女子的鞋上要缝丧布,跟随送丧行列边走边哭 。一般前来送葬的亲友来宾 , 跟随一段路后,找个恰当的地方停下来 。棺材也停下来,由丧主跪地答礼,恳辞送葬的亲友,并表示感谢,故为“谢步” 。于是,送葬的亲友们便与灵柩告别,而子孙及近亲一直送到下葬为止 。
台湾民间至今仍盛行土葬(大城市除外),选择墓地十分讲究“风水”,不惜重金聘请风水先生觅寻“吉地” 。台湾多雨水,墓的形状与闽粤地区相仿,多用砖石砌成“椅子形”,外包水泥或石灰 。
下葬(落葬) 。这是最后一关 。墓地的坟墓是事先委托“土公”(从事埋葬洗骨的人)掘好的 , 待棺木到达时,将棺上的覆盖物取掉,男性跪在棺的左边 , 女性跪在棺的右边 , 大声哭号,以示诀别 。
和尚和道士念完经后,就开始“放栓” , 也就是在棺材的某一部位打孔,然后打进水栓 。用意是让棺材里面能通空气,以便早日物化 。最后同土公等人把棺材放进墓穴,由丧主先往棺材上埋上,以示尽孝 。
最后对土地公烧金纸,对坟墓烧银纸,并收回全部的牲礼,至此葬礼便告完成 。
葬礼结束后 , 由长孙将牌位放在“魂轿”中带回家中供奉 , 称为“返主” 。送葬本为丧事,但返主则为吉事 , 所以长孙要脱掉丧服 , 换上浅黄色的长衣 。回家后,以预先准备好的菜肴款待帮助送葬者 。同时,把神主牌位奉在正厅,僧道烧香、烧纸、读经,家人亦烧香、祭拜、号哭 , 称为“安灵” 。
葬仪三至七天后,孝男及近亲要备牲礼到墓地祭拜 , 叫做“巡山”域“收灰”、“谢土” 。以后还要选一吉日举行完坟仪式 。之后,还有许多仪式,如“做旬”、“做功德”等祭礼 。
做旬,就是在死者死后的每七天所做的供奉 。在这些日子里 , 早晚要做“孝饭”供在灵桌上,遗族上香烧银纸 , 妇女则跪地哭嚎 。如果是富人家 , 则请和尚和道士来“做功德” 。
最后一个做旬叫做“尾旬”,这要根据丧礼时的“套衫”所穿衣服的多少而定 。如果是穿了7层,就做“七旬” , 七七四十九天;如果是穿11层,就做“十一旬”,长达77天 。
此后还要做百日,也就是人死后百天的祭祀 。有钱人家要请和尚或道士到家中,举行盛大的供养法会 。而一般人家只需在灵桌上供奉 , 子孙们祭拜一番就可以了 。
死者去世一年后,要“做对年” 。这时死者出嫁的女儿,都必须回来供奉牲礼祭祀 。这一天的仪式完成后,女儿及远亲就可以“脱孝”了 。
之后,就是选个吉日撤掉“魂帛”和香炉,这叫“推灵” 。
合炉 。就是在死者的丧期届满时,把香炉灰的一部分,放进祖先牌位的香炉中,到这时死者的牌位才能和祖先牌位供在一起 。也有人把死者的新牌位火化,仅在历代祖先的大牌上写进死者的名字 。
新忌 。合炉后的第一次忌日叫“做新忌”,从此以后每年都在这一日祭祖 。
扫墓 。也叫培墓、上墓,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十天内 。扫墓时要 铲除坟上的杂草,把墓碑上的字洗涮清晰 , 然后在墓前供上红龟稞、发糕、牲醴祭拜 。祭拜后要在坟头及坟墓四周放上称为“墓纸”的长方形五彩纸 。

两岸风俗大不同:台湾葬礼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