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三千八百坎是什么,它的历史由来

在中国著名景点中南平地区有这么一条古道 , 人们称之为“三千八百坎”是不是听得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在故事南平交通闭塞想要与外界联系靠的就是这条“三千八百坎”为什么这么叫他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三千八百坎 , 为国家一级景点,因过去从坎脚至坎顶为三千八百级石阶而得名 , 是我国现存最好的古道之一,拍过同名电视剧 。三千八百坎经民国重修,现为五千五百余级 。相传过去曾是一条羊肠小路 , 当年北宋杨八妹带兵入闽,因山路崎岖,运粮不便 , 下令修此古道 。这里还有许多美丽传说,使它富有神秘的色彩 。三千八百坎景区,景色秀丽,人文荟萃,古树名木众多,是海内外扬名的闽赣古道 。
三千八百坎沿途景色随着登山高度的变化而不同,或石壁陡峭、或深谷悬崖;山涧小溪忽在道旁潺潺低唱,忽而在断崖前跌落为瀑布;那远近山中不时传出的鸟叫声和那宛啭不绝的蝉鸣更给十里古道增添了幽静、深远的感觉 。登上三千八百坎,举目四顾,但见风烟俱静,天山共色,顿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
远处可见建溪、富屯溪二水缭绕南平城,闽江蜿蜒如带下福州 。坎顶两座山头*之间有座古堡紧扼交通要道,此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堡外有七株千年水杉,即使远在15公里外的南平城内,人们也可清楚地看到它们挺拔入云的雄姿 。
三千八百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总是要用自已的脚步去证实它是否名符其实的3800坎,结果也总是大惑不解:明摆着的五千多,为何偏叫三千八?在距坎顶357级的路旁立有一块石碑,三千八百坎为何成为五千余级的缘由就在该碑的题字中 。十年动乱时期,该碑被砸成十数块*,散落于草丛中 , 有的被搬去铺路、砌灶 。最近,南平市文物部门发动当地群众寻找残片,收集起来经过拼合修整,基本恢复原状立于旧址 。
三千八百坎原路是用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石块铺成,由于年久失修,古道难于行走 。1911年,茂地乡筠竹村68岁的老农王堂选募捐筹资多年,亲率工匠用了十年时间勘察设计,凿岩削壁,铺筑石阶,于1920年将三千八百坎整修一新 。重修后的三千八百坎每级石阶高度均降至15厘米(除靠山顶一段因地势陡较高外),共有5800余级 。
每级石阶宽近两米,用一或二块石条铺成,工整美观 , 行走方便 。在没有公路、铁路的年代,三千八百坎是南平通往顺昌洋口、邵武等地直达赣南的唯一途径,修路方便了来往客商行人,因此当时南平的知名人士兵联名上书请求嘉奖王堂选功绩 。1923年,时任福建的代表的萨镇冰到此地视察,并题词立碑表彰王堂选 。
【南平三千八百坎是什么,它的历史由来】在高190厘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的花岗石正中竖刻“义声载道”四个大字,石碑右刻“王善士堂选捐金修路不辞劳费颂德者遍道左爰为勒石以志不朽!”左刻“中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福建的代表萨镇”,下方刻有篆体“福建省印”方形章 。
如今 , 南平已不再是一座交通闭塞的古城,它东至福州,南抵厦门,西连江浙,北达武夷,已成为闽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三千八百坎也不再是一条联系外地的交通要道 。随着茫荡山风景区的逐步开发 , 古道三千八百坎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景色愈来愈引人注目,而成为茫荡山风景区的中心点 。游人从山底徒步登上三千八百坎顶,他们一面观赏自然风光,印证神话传说的地点、景物,一面寻找马可 。波罗、辛弃疾、徐霞客、文天祥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的足迹 。古老的三千八百坎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为人们所珍视 。
【结束语】民间有传说三千八百坎是宋代名将杨业之女杨八妹领兵到此修建的,故在三千八百坎和茫荡山上,有许多关于杨八妹的传说 , 如杨八妹点将台、练兵场、杨八妹在此破寨后留下的宝剑、死后的化身(石佛)、杨八妹带来的漫天大雾等等 。传说流传很广,但并非史实 。所以形成这些传说 。

南平三千八百坎是什么,它的历史由来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