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文化多姿多彩 , 舞蹈更是形式多样 。众所周知,汉族是中华民族人口基数最多的民族 。当然它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 。
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舞蹈,其中舞龙舞狮是最具传统特色的舞蹈,民族舞蹈的多样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大 , 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永恒不朽的美 。
汉族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开始于宋代和清代的民间歌舞形式 。自古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 , 在漫长岁月中龙逐渐已被人们所神化,被当作既可腾云驾雾、又能翻江倒海 , 主宰农田旱涝的神灵 , 而被以农耕为生的汉民族所尊崇、祭拜 。因此,在从南到北的汉族地区便出现了春节时 , 被人们舞耍于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爆竹声中,千姿百态、无以数计的各种龙形 。其中最被人们熟悉的要算是形体硕大、长达10米左右 , 用彩绸扎起来的“布龙”或“彩龙” 。
《龙舞》
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 , 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 。此外 , 流传在浙江,由众多女子双手各持云朵和莲花,在优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后,由荷花花瓣为鳞片连接成的《百叶龙》,在耍龙人逗引下浮游于彩云之间,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乡,以稻草扎成龙形、龙体遍插燃香,专门舞耍于年节深夜的“草龙” , 宛如一条漂浮于夜空、星光闪烁的火龙 , 在硝烟缭绕中盘旋、飞舞,别有风采 。此外,以龙爪行走于地,同时不断向四方仰头喷水 。
《地龙》
却是清代流传下来,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将制作精美的小龙缚于长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举一凳腿,奔跑跳跃、翻转作舞于喧天锣鼓之下的《板凳龙》,是黄河以南省份被人喜爱的龙舞形式 。此外,把龙体分为若干“段”或“节”的《段龙》、《五节龙》;由一人独自戏耍 , 留存于苏杭和川北,小巧的“苍龙”、“纸龙”;还有为人鲜知,延续于浙江沿海渔村,几乎没有龙形而呈船状的“首饰龙”、“十八档龙”等等,真是异彩纷呈、数不胜数 。春节期间,这些飞舞在汉族广大地区品种各异、形态离奇的龙形,充分显示着龙的传人悠久的历史与浩瀚的文化 。
傩舞
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 。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
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配戴形象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 , 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 , 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 。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 。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 , 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 。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的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 , 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
您可能还会喜欢:
颇具民风的哈尼族苦扎扎节
受黎族民族魅力:黎族槟榔文化
哈尼族风采艺术,哈尼族棕扇舞文化
【独具魅力的汉族舞蹈文化】别具一格的土家族酒文化
独具魅力的汉族舞蹈文化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中性取名字 中性的名字
- 属牛人好运和倒霉的年份 属牛人流年运势分析
- 长的像大松树塔的水果叫什么
- 风景秀丽的“湘东明珠”:七星峰
- 五省交界的地方有哪些
- 水豚臭吗
- 古风的男孩名字
- 无线通信是如何打通电话的
- 取名学字后面加什么好 取名学字辈的怎么取
- 蕴意深远的“京族哈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