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做吊楼 , 在平原地区很少见,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下面用木柱撑起来,可以有效防潮,吊脚楼在苗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很常见 。
那么 , 从苗族文化来看,苗族吊脚楼有什么特点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 。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 。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 。
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 。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 。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 。
【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不同地方的吊脚楼在形貌特征与建筑结构上富于变化 。总的看来,吊脚楼还是应属于南方的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是全部悬空的 , 所以吊脚楼也可以说是一种半干栏式建筑 。

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