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三晋的由来

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 , 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为什么呢,因为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六卿,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本期中国传统文化就将为你介绍山西历史之三晋的由来 。
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六卿,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 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 , 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现在三晋统指山西 。
从现有的文献看 , 道家的传播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方面 。北方方面又分为以三晋之地的文子一支和齐国的黄老学派一支,其共同特点是以“道”为根本重建人文世界,具有明显的“入世”倾向 。南方一系则为庄子代表,发展《老子》去“欲”之说,进而将“长生久视”的取向扭转为精神的自由亦即“逍遥”,表现出明显的“出世”倾向 。
北方系的三晋的一支有《文子》一书 。过去普遍认为《文子》是伪书 , 是后人摘抄《淮南子》凑成的篇章 。1981年在河北省定州市八角廊西汉墓葬中出土竹简中有《文子》 , 经整理于1995年公布 。竹简共227枚2700余字 。竹简的出土,使古本《文子》的面目大体地浮出历史水面 。与郭店本《老子》显示的老子之学的基本倾向一致,《文子》主要从《老子》的无为、尚虚、贵柔及主在人后的宗旨出发,推阐出一番道家的治世之道 。
古本《文子》假托周平王与文子对话 。学者认为,这不是无谓的设辞,文子是晋人,而且是史官出身,他的学术背景正以三晋的史学为背景,这与我们对老子学术背景认识有一致处 。而且,据魏启鹏先生考察,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为吏之道》中,即含有文子之学的内容,即是说文子之学在北方的影响直至秦国 。
三晋介绍
韩国
韩国是战国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 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为姬姓韩氏 。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 。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 。前230年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 。周成王时 , 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 。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 。因在晋水 , 后改成晋,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 。春秋末年 , 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
赵国
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赢姓,赵氏 。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 , 赵国建立 。[3]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一说河南中牟),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后为秦国所灭 。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 。西有秦国,南有魏国 , 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 。
魏国
魏国是周朝时期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魏氏,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 。《诗经·魏风》当中的“魏”指的就是春秋时代的魏国 , 而非战国时期的魏国 。
前376年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 , 正式位列于诸侯,魏国建立 。也就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 。前期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 , 魏国亦称梁国 。
【山西历史:三晋的由来】魏国后为秦国所灭 。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

山西历史:三晋的由来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