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能够更好的继承与传播商洛花鼓,也为了能够让人们更了解商洛花鼓,特此进行了一番了解与调查,本期的商洛文化,就带你进一步的认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 。
商洛花鼓属于民间地方戏曲,是中国陕西商洛地区特有的一种汉族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间艺术特色 , 唱腔以商洛地方语言为主 , 故称“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艺术形式丰富多样,音乐曲调流畅优美,传承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 。清光绪三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大批灾民进入商洛地区,带来了郧阳流行的花鼓戏 。后花鼓戏逐渐改用商洛地区方言演唱,并吸收了许多商洛的民歌小调 , 最终形成商洛花鼓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关于商洛花鼓的起源,说法颇多 。据镇安、山阳艺人相传 , 商洛花鼓始源于湖南,上传湖北,南由汉水传至安康、汉中一带;北由丹江传到丹凤、商县、洛南一带,进而传人关中 。而据丹凤、商县艺人相传,商洛花鼓则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 , 原为军事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 。范大成《桂海虞衙志》载,诸葛亮军中就置有吹乐队,以锣鼓悬系腰间,手指击之,口唱歌词,迷溃敌人 。《敦煌拾零》《隋唐演义》等书也有这样的记载,隋末瓦岗寨三十六兄弟,曾以“打花鼓”作掩护,计入敌营 , 救回了秦琼 , 故有“唐将班子花鼓”之说 。五代以后,花鼓才进入民间 。宋杂剧中的“大迓鼓”、“迓鼓舞”、“跑汉船”等,就是其艺术化了的舞段形式 。花鼓戏是清光绪年间由湖北传入境内 。当时湖北遭遇了数十年未有的大水灾,许多灾民便通过打花鼓卖唱的形式到处飘流 , 靠“化谷物”维持生计,人们将其所唱之调叫“化谷调” , 以后逐渐衍称“花鼓调” 。现今,一些地方在演唱《扎锥子》等部分剧目时仍沿用下河话(即鄂西北语言) 。“花谷调”传至商洛后,与当地流行的山歌、小调融合 , 兼收渭南、华阴秧歌、迷胡小调 , 逐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动听、朴实之风格的地方小戏 。
商洛花鼓解放前夕几濒绝境 。新中国建立以后,商洛花鼓迎来了风和日丽的春天,50年代创作的花鼓戏《夫妻观灯》曾走进中南海 , 为毛、刘等党和国家负责人演出 。从1953年起,商洛地区各县多次举行民间文艺座谈会、训练班和戏曲调演 , 组织花鼓艺人呈艺献宝 。经专业戏曲工作者与老艺人合作 , 对花鼓艺术进行丁全面的改革和升华 。首次排出的花鼓传统剧《夫妻观灯》,在省上文艺会演中轰动戏剧界,获得了一等奖 。不久又被拍成电影,发行全国 。
以后又相继创排出《桑园人家》《水轮飞转》《换猪》《凤凰飞进光棍堂》《屠夫状元》、《月亮光光》等优秀剧目,享誉大江南北 。一曲曲地方花鼓戏,犹如烂漫山花 , 为商洛赢得了“戏剧之乡”美誉,分别荣获了国家、省、市剧本和演出奖等奖项 。
其中《月亮光光》在2002年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最佳编剧等10项大奖 , 2003年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八届中国戏剧节荣获曹禹戏剧文学奖、特别奖和优秀编剧等七个单项奖,同年荣获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后又获得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文华新剧目”奖,并被确定为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重点剧目 。该剧先后在全国各地地巡回演出数百?。⒃谥醒氲缡犹ā⑸挛魑朗拥裙摇⑹ ⑹卸嗉业缡犹úコ?nbsp;, 赢得了广泛好评 。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汉族民间艺术,因此 , “跳”和“舞”便成为花鼓表演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 。花鼓跳法多样,姿态刚健优美,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 。跳的名目虽然很多 , 但表演起来却没有固定程式,由演员自由发挥,显得优美大方、自然生动 , 耐人观赏 。
商洛花鼓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 。它把一支支花鼓小调有机地联缀起来,或单独使用或用几首曲调来表现戏剧内容,构成具体的花鼓戏唱腔 。其音乐形式,依据内容可分为大筒子、八岔子和花鼓子三种 。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 , 也叫小调戏,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性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用八岔调演出,也叫八岔戏,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 , 其曲调分阳八岔和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或大八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小八岔 , 代表性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也叫筒子戏,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 , 多表现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 。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脚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 。
由于传播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商丹路与镇柞路两种 。商丹路在音乐风格和语言音调上,多用关中语系和当地土语(部分也用下河语),曲调流畅、优美、柔和、婉转 。镇柞路在音乐风格和语言音调上一般采用当地音(即鄂西北语系,当地称下河语) , 曲调多高亢、明亮、欢快 。
大筒子
 ?。ㄓ置镒印⑼沧酉罚赫馐腔ü南方细呒兜囊恢?,具有文武场面,近于戏曲形式 。因为棚子是它的舞台,其舞台次于演大戏的舞台,大于演小戏的台子,所以叫二棚子 。又因文场所用的乐器叫筒子胡,其形似二胡 , 琴头较粗大,音色清脆、明亮、粗犷、浑厚 。曲调有:小生调、老生调、老配少调、半板、板半、阴调、放哀子等七种 。
八岔子
分阳八岔与阴八岔两种(阳八岔又称硬八岔,大八岔;阴八岔又叫软八岔或七岔子) 。因为主要曲调为八岔调 , 所以民间称它为《八岔戏》 。阳八岔其特点是一人开唱,众人帮腔 。伴奏形式为演员清唱 , 锣鼓配节,即演员清唱,在腔句之间穿插固定的锣鼓点伴奏,不用弦索 , 句末由台后帮腔,成为“一人唱而众人合之”的形式 。它的声腔结构是分腔、合腔、诉板相结合;阴八岔曲调开朗、豪爽而又抒情 。节奏别致 。属五声“征”调式 。一般用于剧目开头或行路时唱 。在运用中并可加其他小调来演唱 。每个小戏中间只要有这两个调的都可叫做“阴八岔”戏 。
花鼓子
 ?。ㄓ置〉飨罚阂蛳分械那魇怯擅窀栊〉魉钩?nbsp;, 所以也叫小调戏 , 它的特点是:保持了一般民歌的原貌,戏剧化的程度较少;曲调多,旋律节奏、调式变化较丰富 。有的剧目以一曲多变形式演唱到终,有的以多种曲调联用变化 。曲式结构既有对偶句结构,又有启承转合形态 。宫、商、角、征、羽各类调式都有 。以商、征、羽调式居多,特别是商调特性较明显突出(如石榴娃烧火调) , 唱腔丰富多彩;由戏名起曲名,曲调短?。谧嗝骺欤闪鞒?。它的伴奏仅用锣鼓按演唱的需要加在每一曲调的某一乐段或曲终处,词格也无严格的局限,五、七、十字句皆有,还有不正规的穿句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曲调有二百五十多支 。
传承意义:
商洛花鼓传统的唱腔音乐结构形式单一,历史年代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商洛花鼓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和保护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