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名义和图腾
强,虫名,也称“蚚” , 是米中小黑虫,象鼻虫科,成虫红褐色,头小吻长,后翅发达 , 吃稻、麦、玉米等,是粮库中主要的害虫 。今广东呼作米牛 , 浙江呼作米象 。这种称呼表示此类的生命力的强盛 。因此,引申为强健、有力之义 。往往用在人名中 。强人崇拜米象的生存能力和环境,期望丰衣足食和身体强壮,以强命名氏族 , 最终出现强姓 。
强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强氏系出姬姓 。春秋时,郑厉公名突,为郑庄公之子 , 也称郑伯突,在位四年 , 郑大夫祭仲(即祭足)专政,厉公使雍纠(郑厉公母族)杀之,谋泄,大夫强鉏为祭仲之党,杀雍纠,郑厉公出奔蔡国避难 , 历16年后回国复位 。治前乱事,强鉏被郑厉公刖杀,其后以名为氏 。姬姓强氏大约有2600对年的历史 。
外族基因的流入
加入强姓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少数民族的成分,尤其是在西北地区 , 东晋未成为略阳望族的强氏 , 是氏族 。到北宋时,金国的女真人都烈氏,全族改汉姓为强 。清朝初期,满洲八旗强姓恰哩氏、强奇里氏,后均集体改为强氏,成为当今满洲姓 。
历史上强姓的分布和迁移
宋朝时期,强姓大约有2万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五十位以后 。强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甘肃、江苏、浙江、河南 。甘肃省是强姓的第一大省 , 大约占强姓总人口的33% 。
明朝时期,强姓人口大幅度减少,当时强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河南、河北 。江苏为强姓第一大省,大约强姓总人口的一半 。
当代强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强姓的人口大约有46万,为第二百零五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入口的0.036% 。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省 , 大约占强姓总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青海、陕西、江苏、甘肃等地 。全国形成了东部安徽、西部陕西的两大强姓聚集区 。
强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05)表明:在皖苏沪浙、山东南端、豫鄂东部、江西大部、福建北部、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山西西部、内蒙古中部,强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8%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7.8%,居住了大约69%的强姓人群 。在鲁豫晋大部、四川中部、鄂渝大部、湖南北部和东部、江西南部、广东北段、福建中部、黑龙江东部,强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0.08%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3.3% , 居住了大约18%的强姓人群 。
强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强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丹阳 。强姓以“浚渠”为其堂号 。“浚渠”堂号典出唐朝的强循 , 强循官雍州司户参军,时值雍州缺水,人畜多渴死 , 他便发动群众开渠引水,给雍州百姓解决了吃水问题,后升迂大理少卿、太子右庶子 。
楹联:有关强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三渠世德 , 双萼联镳 。
登第则传五子,开渠以利一方 。
万古称颂强公渠,千秋拜读祠部集 。
家谱: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强姓族谱9部,全国其他单位的图书还收藏强始族谱4部 。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强姓历代名人17名 , 占总名人数的0.03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八十位;强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列第二百五十四位;强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二十二位;强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七位 。
历史上重要的强姓人物有:东晋前秦左光禄大夫强平;唐朝大理少卿、太子右庶子强循;北宋庆历进士、尚书祠部郎中强至,礼部尚书强渊明;明朝成化进士、南京右通政强珍,画家强存仁;清朝嘉庆进士、滑县知县强克捷 。
强姓血型
【强氏起源】强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3.7%,A型占29.9%,B型占27.7%,AB型占8.7% 。
强氏起源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