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壮族粽子文化

中国人都讲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因地制宜有什么就做什么 。在壮族文化中饮食这一块跟地理就很有关系 。这里的地方生产糯米 , 而糯米则是制作粽子最主要的材料,所以也养成了壮族人爱吃粽子的习惯 。那么就让我们研究一下壮族的粽子文化 。
在壮语中,“包粽子”的发音为“独逢”,与包襁褓的“独朋”相近 。广西地区较为常见的年粽一般都做成两边略低,中间鼓起的方形粽子 , 可被视为象征孕妇的腹部 。
如果从农业的角度,西南一带盛产糯米,壮、彝、苗、侗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糯食文化,过节吃糯米做的粽子、年糕、糍粑等食物,就和主产小麦的北方过年要包饺子一样 , 实在是太天经地义不过了 。更不用说汉语中“年粽年粽年年中”的好彩头了 。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壮族人所制的粽粑花样繁多 。在广西宁明县,春节时壮民往往制做一种大的惊人的粽粑,这种粽粑“以芭蕉叶子包成,内放一条剔去骨头的腌猪腿 , 足有八仙桌那么大 。
这么大的粽粑是用于除夕祭祖用的 。祭祖完毕,同族人共同分食这只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 , 和睦美满 。在云南文山,壮民喜欢在节日制做“马脚杆粽” 。这种粽子是用30厘米长、10至15厘米宽的大粽叶包成,其形状一头粗大,一头细长,很像一个带蹄的马脚,所以人们称之为“马脚杆粽” 。
制做马脚杆粽时,要先将糯米淘洗后浸泡半个小时以上,把头年的干粽叶烧成草灰,与滤干的糯米均匀混合,再拌以火腿丝、枣子、猪肉、盐(或糖)等,最后包上棕叶,入锅水煮而成 。这种马脚杆粽色泽灰黄,口感滑腻,味道鲜香,既可热食,又可冷食,保存期较长 , 不仅是当地壮民节日必备之品,也是青年男女赶集、赶歌圩、赶花街互相赠送的常备礼品 。
【独具特色的壮族粽子文化】在广西区内,粽子的文化又各不相同 。南宁及其周边地区,过年往往会包重达两斤以上的大型粽子 。那里的棕叶会采用冬天的芭蕉叶,极其宽大,横县的大粽尤其出名 。壮族粽子形状也比较多样,除了上述的“孕妇粽”和各地都有的三角粽,还有羊角粽、驼背粽等,在桂北还有因形状得名的狗头粽 。选料也和其他地区不同,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绿豆和板栗入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各种馅料 。

独具特色的壮族粽子文化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