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传统手工技艺:棕编文化

棕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棕编大多都是编蓑衣帽子等 。后来慢慢的样式多了起来,有动物花草之类的,吸引大多数的孩子喜爱 。如今会棕编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这项技术眼看着就要消失了 。让我们来保护它吧 。首先要先了解它才会爱上它 , 一起走进长沙文化了解长沙传统手工技艺:棕编文化吧 。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 。棕草制品,古来有之 。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 。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 。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 。四川新繁棕编是新都县新繁镇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 。2011年10月,新都棕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棕编是利用棕丝制成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国编制工艺的主要品类之一,是汉族传统艺术的一枝奇葩 , 已有近千年历史 。细致精巧,朴实大方,棕编工艺在中国汉族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中国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一绝” 。作品种类繁多,亦能按需制作,并可任意造型永久保存 。
中国的棕编工艺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 , 新繁农妇用棕叶编制拖鞋、凉鞋 , 至1850年,逐步形成专门行业 。民国初年,棕编凉帽在四川流行 。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棕编业发达昌盛 。新繁棕编技法多样 , 有胡椒眼空花和鸦雀嘴不透空等编制法 。用其编制提兜省时省料,体轻质柔,装饰图案_灯灯花_等不透空,易编,正反面匀称,十分美观 。
棕编历史
【长沙传统手工技艺:棕编文化】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 。《诗·小雅·无羊》有“何蓑何笠”句 。唐代张志和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浙南括苍山区华南虎经常出没,据说,曾有人被虎紧追不放 , 危急时刻 , 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 。
又说,上古时,虞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 。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 , 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相传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时放牛割草 , 也曾穿过“蓑衣”,可见人们利用棕制品的历史久已 。
棕编选材
较精 , 生产季节性强,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为上 。人们多在春秋季生产提包等,夏季生产鞋、帽等 。品种主要有鞋、扇、包、帽、垫、盒、玩具等类 。4月初,艺人们开始采集嫩棕叶,用排针将叶划割成细棕丝 , 搓成棕绳、级,经硫磺熏蒸、晾晒、浸泡等工序,制成洁白、柔软的材料备用,或将部分棕丝染色备用 。
棕编的装饰方法因物而异 。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 , 即将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交叉成为菱形,再用2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 。鞋、扇类产品采用密编法 。帽、席等多用人字纹 。用木、纸、泥模型编制的包等产品,其上织饰花鸟兽等图案 。用白净的素色棕丝编制的器物像绸绢般华美 。的用彩色棕丝以挑花、提花、织花等技法织成彩色装饰图案 。
湖南棕编
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 。其方法为先将采来的棕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放入开水锅里煮,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 。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 , 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十余年 。
这种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 。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 。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 , 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 。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
据长沙已故著名棕编艺人易正文说,早在抗战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 , 在街头叫卖 。此种情形,重庆、汉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 , 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
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 , 历史并不久远 。上世纪30年代,湖南民间艺人易正文精研棕编技艺,才开始出现商品生产,棕编的品种、技艺得以发展 。易正文对棕编兴趣浓厚,相传除认真学习他人技法外,他常伏草丛树下 , 观察昆虫、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觅食、争斗等各种活动姿态,刻苦钻研,所编蝗虫、螳螂等品种售诸市上,颇受欢迎,被誉为“湖南综编易” 。这可能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棕编“鼻祖”了 。
即便是现在,搞棕编的人也寥寥无几 。湖南历届中国工美艺术大师18个 , 12个是湘绣大师,搞综编的只有王文定一人 。王文定,籍贯湖南 , 1952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94年作品《综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
猜你可能喜欢:
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语文化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多少?
南京艺术“奇葩”——高淳阳腔目连戏

长沙传统手工技艺:棕编文化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