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艺术气息--北京皮影戏

北京的皮影戏是咱们中国的一门非常古老的传统艺术 , 老北京的百姓也把它们称为“驴皮影” 。这门艺术也伴随了我们祖祖辈辈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现如今也渐渐地称为了一种公益片 。那么,大家对于北京皮影戏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北京皮影的历史发展
【古老的艺术气息--北京皮影戏】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 相传明代即有 ,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 , 皮影戏参加了演出 。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 , 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 , 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 。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 。嘉庆时 , 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 。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
北京皮影的制作工艺与艺术特征
制作皮影人的民间传统工艺方法,整个过程要经过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油、订缀等几个细致复杂的过程,其中雕镂是最重要的过程 。先刻头帽后刻脸 , 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 。刻成以后,在皮影人的四肢关节等处用线订缀起来,连上铁杆,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 , 在脖领前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
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末的脸谱 。正是艺术家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皮影艺术不断的繁衍、发展 。当皮影演员可不容易,除了唱、念 , 还得会操作影人,影人的动作、神态最能看出演员的功夫 。这一招一式,看上去得像那么回事 。虽说皮影戏这功夫在手上,可心里和眼里的功夫可不是三两天能够练出来的 。
北京皮影声腔吸收了昆曲、京剧、曲艺等北京地方剧、曲种的声腔、曲调,一段唱段中巧妙地融进多种声腔曲调,形成了北京皮影特有的声腔艺术特点 。过去 , 表演皮影由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皮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皮影就能演三四十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 。
北京皮影艺术给北京文化与文艺舞台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品味,它深受北京人 , 特别是老人和小朋友的喜爱 。北京皮影继承了西派皮影艺术的特色,善演神话、武打和寓言剧 , 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有几十出,都以唱腔委婉、表演细腻而着称 。事实上,北京皮影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 外国朋友也很着迷,甚至很多精美的皮影人被国外博物馆收藏 。多少年来,古老的皮影艺术都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把人们带入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中 。

古老的艺术气息--北京皮影戏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