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剧本杀用户的年龄分布。 新京报有理数/制图
“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馆”……这些名字对都市年轻消费者而言都不陌生。作为一种有剧情、参与式的线下体验游玩项目,剧本杀不仅让参与者感到愉悦和放松,也因其团队属性而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社交方式。
不过,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玩家参与,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据新华社采访人员实地探访,有剧本杀场馆还把“棺材”搬进了店里。
在年轻人线下社交模式单一、面对面交流匮乏的当下,剧本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都市社交的痛点。把青少年从网络社交尤其是网络游戏中解放出来,参与一些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扎实促进彼此感情的活动,确实具有一定意义。然而,如果剧本杀因行业本身缺乏监管,其内容和运作模式泥沙俱下,同样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负面作用。
剧本杀场馆本身属于娱乐场所。众所周知,监管部门对未成年人进入线下娱乐场所有着严格限制。例如,国家早已出台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当下,参与剧本杀游戏的也有不少是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任何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的游戏,都要保证内容健康,不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心理产生误导。
一味宣扬暴力、灵异、“伪科学”内容,为了剧情丰富无所不用其极,显然触碰了内容健康的底线。剧本杀场馆中的一些恐怖道具,连成年人看来都不寒而栗,何况分辨能力欠缺、心理承受力有限的未成年人。
目前,市面上的剧本类型五花八门,带动了相关创意人士的就业。就此而言,剧本杀场馆不是普通的餐馆、饮品店,而是输出和传播内容创意的实体门店。就目前剧本杀庞大的产业规模来说,或许要求监管部门逐一审核剧本还有困难,对此,行业自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具体监管方式上,可以与剧本杀版权保护结合起来。目前,一方面,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剧本杀创意的抄袭模仿之风盛行,侵蚀了踏实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剧本杀没有影视剧那样的发售机制,因而导致内容审核缺乏标准规范。
所以,只有将剧本置于一个统一的篮子里,才能既保护创作者权益,又明确内容生产的制度边界,让行业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文章插图
网友关于剧本杀讨论内容高频热词。新京报有理数/制图
此外,未成年人是否适宜参与剧本杀活动尚无定论,经营者也不能疏忽对参与者年龄的辨别。对于未成年玩家,经营者要推荐积极健康有益的剧本场景,让未成年人在娱乐放松中健康成长。任何宣扬暴力、灵异,甚至存在大尺度实体道具的剧本杀项目,都不应该对未成年人开放。
- 中国古诗|正观快评:马斯克发《七步诗》,无需放大解读但仍有意义
- 王女士|宣扬暴力、恐怖,变味的“剧本杀” 引21岁男生出现心理问题
- 游戏玩家|快评丨不一味追求恐怖,也是对“剧本杀”自身的保护
- “剧本杀”内容监管莫存盲区|新民快评 | 经营者
- 新京报快评|宣扬暴力、灵异,剧本杀不能玩得没底线 | 剧本
- 新京报快评|盯紧账号租卖,别让“最严游戏禁令”落空 | 账号
- 新京报快评|盯紧账号租卖,别让“最严游戏禁令”落空 | 网游
- 游戏|快评:“游戏租号”挖防沉迷墙角,该管管了
- 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民快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要做好“加减法”
- 新京报社论|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 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