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增高的诊断_中性粒细胞增高的鉴别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诊断_中性粒细胞增高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中性粒细胞增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诊断_中性粒细胞增高的鉴别】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8.5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67.9%)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2.50*10^9/L)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正常值( 正常人不超过450/微升或占白细胞总数的 7%以下 )的病症 。嗜酸性粒细胞描述:细胞质内含深红色大型颗粒 。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 , 通常有2-3叶 , 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 , 即100-350个细胞/μ1 。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 。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 。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 。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 。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李司忒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常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临床上表现变化多样 , 主要临床类型有化脓性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围生期感染,导致流产或新生儿李司忒菌病 。李司忒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常增多 , 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蛋白含量升高 , 糖下降不太明显,仅半数人脑脊液糖低于2mmol/l , 白细胞数常增多,范围波动在(50~1000)×106/l 。白细胞分类以多核细胞增加为主 。由于李司忒菌病在临床上很难与其它细菌感染相区别,确诊有赖于细菌培养 。如能分离出病原菌则可确诊 。但本菌易与链球菌和棒状杆菌相混淆 , 因此当有不明原因的感染病人,感染标本中分离到类白喉杆菌或非致病菌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
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循环池中性多形核细胞(PMN)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诊断_中性粒细胞增高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