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文章插图
……
【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从1990年8月~1991年2月,笔者运用外刺四缝穴配合内服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90例,并与单用参苓白术散内服12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90例,其中男38例 , 女52例;年龄6个月~1岁者2例 , 2~4岁者26例,5~7岁者34例 , 8~12岁者28例;病程1~3个月14例,4~6个月28例,7~12个月32例,1年以上者16例 。对照组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个月~1岁者1例 , 2~4岁者3例,5~7岁者5例 , 8~12岁者3例;病程1~2个月者2例;4~6个月者5例,7~12个月者3例,1年以上者2例 。
1.2病例选择
小儿有较长时期厌食,形体瘦,乏力 , 面色萎黄 , 腹胀,便秘或便溏等消化不良症,并伴有轻度贫血 。排除慢性肠炎 , 慢性菌痢及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苡仁各10g,甘草6g,桔核、砂仁各5g,陈皮8g 。共为细末,每日三次,每次2~4g 。若兼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者,用乌梅15g,火麻仁8g,麦冬8g,煎汤送服上药;若兼脐周疼痛,腹胀者,用乌梅15g,使君子12g,槟榔10g,煎汤送服上药;若兼呕恶欲吐者,用生姜6g,法夏6g , 大枣3枚 , 煎汤送服上药 。
治疗组在服上药同时用三棱针在患儿两手四缝穴处(即掌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二关节中部)经常规消毒后点刺,挤出淡黄色液体 , 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干,16天点刺一次 。
两组各治疗32天,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血、大便常规 。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食欲、胃纳恢复正常,如同健康儿童 , 其它症状均消失 。
好转:食欲、胃纳增加,但未恢复到正常儿童饮食量,其它症状有所改善 。
无效:治疗前后所有症状无变化 。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90例中,痊愈7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对照组12例中,痊愈3例,好转8例,无效1例 。两组比较,x2=12.51,P<0.01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两组食欲增加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治疗组治愈的72例中有50例在20天以内恢复正常;对照组治愈的3例都在20天以后 。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比较:治疗组90例中有49例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前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96g/L , 治疗后为113g/L,平均增加17g/L(P<0.01);对照组12例中有6例治疗前平均值为107g/L,治疗后为110g/L,平均增加3g/L(P<0.05) 。
4讨论
刺四缝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一种方法 。小儿疳积与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相同,只是在症状上轻重有别 。其病因病机均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伤伐脾胃所致 。脾胃受损,胃纳受阻,则产生厌食症 。脾主运化,脾运不健,则腹胀 , 腹痛,便秘或便溏,暧气,呕恶和面色萎黄等症相继而生 。据报导:斜刺四缝穴可以使肠中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增加 , 从而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加 。再配合内服参苓白术散以益气健脾,消食化积 , 则两者相得益彰,因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第21卷 临床 作者:李淑香许玉清 单位: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432200))

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