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角病变的诊断_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


脊髓前角病变的诊断_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脊髓前角病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诊断:
(一)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 因前角细胞分布广泛 , 故完全瘫痪者较少见;
(二)肌萎缩明显;
(三)可有肌束震颤;
(四)肌张力减低;
(五)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六)无感觉障碍 。见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等 。
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诊断:
1.顿挫型 应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从咽部分离病毒的结果来进行鉴别 。
2.无瘫痪型 应与其他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炎型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有赖于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与其他病原所引起脑膜炎的鉴别可参考各自的临床特征、脑脊液检查、特效治疗的效果和病原学检查加以鉴别 。
(1)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所致的脑膜炎:这些肠道病毒感染 , 除可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同时引起皮疹、胸痛、疱疹性咽峡炎、心肌炎等症状 。若仅表现为脑膜炎,则根据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检查难以鉴别 。
(2)流行性乙型脑炎:轻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易与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相混淆 。乙型脑炎起病较急,神志障碍较显著,外周血液及早期脑脊液中细胞大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及血清学检查等可供鉴别诊断时的参考 。
【脊髓前角病变的诊断_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3)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时,有与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非常相似的表现,但可依据腮腺肿大、与腮腺炎患者接触史、补体结合试验、血清淀粉酶增高等而与脊髓灰质炎相鉴别 。
(4)其他:轻型流行性脑膜炎和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有时类似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不易鉴别 。但外周血白细胞数多明显增多,可有皮疹和原发化脓性病灶等都有助于区别,通过治疗观察不难获得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的早期也会酷似无菌性脑膜炎,而通过病原检查和治疗观察,也不难确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有相同的脑脊液变化 , 前者依赖血中异常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等 , 后者必须根据血清中特异抗体的发现而与脊髓灰质炎区别 。
3.瘫痪型 应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Guillain-Barré综合征)、急性上行性脊髓麻痹(Landry瘫痪)、白喉后瘫痪、脑干脑炎、家族性周围性瘫痪和假性瘫痪等相鉴别 。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本病好发于20~40岁 , 患者可以无发热或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后迅速出现周围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瘫痪虽也属弛缓性,但出现缓慢,从下肢逐渐上升至腹、胸及面肌 。其突出特点为瘫痪呈对称性,感觉障碍尤为特殊,呈对称的袜子或手套型分布 。恢复迅速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脑脊液中蛋白质量特别高(0.8~8g/L),而细胞数一般无明显增加 。肌电图有鉴别意义 。
(2)白喉后瘫痪:少见,一般于白喉后第2个月发生 。眼肌、软腭肌和咽肌常先发生软弱或瘫痪而后波及四肢 。瘫痪进展缓慢 , 多呈对称性 。脑脊液中蛋白质偶有增加,但细胞数则无增多 。
(3)家族性周围性瘫痪:常有家族史和周期性复发 , 以成年男性为多 。肢体瘫痪常突然发生,并迅速到达高峰,两侧对称,近端重于远端 。患者无发热,发作时血钾降低,补钾后迅速恢复 。此外,脊髓灰质炎也须与低钾血症相鉴别 。
(4)假性瘫痪骨折、骨髓炎、骨膜下血肿、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等也可影响肢体的活动,由于不是真正神经损害而引起的瘫痪,因而称为“假性瘫痪” 。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X线检查等,必要时做脑脊液检查,即可查知原因 。
(5)其他:急性上行性脊髓麻痹时脑脊液一般无改变 。但应注意,少数脊髓灰质炎病例也可出现上行性瘫痪现象 。多发性神经炎一般无发热,而且有明显的感觉障碍,脑脊液无改变,都是与脊髓灰质炎鉴别的要点 。
4.脑型须与其他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除根据各种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鉴别之外,脑炎型脊髓灰质炎常伴有脊髓型瘫痪症状也是鉴别要点之一 。
预防: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 。
(一)自动免疫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 , 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 , 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 。某些国家单用灭活疫苗也达到控制和几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显著效果 。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 , 制备价格又昂贵是其不足之处 。但近年改进制剂,在第2个月、第4个月 , 第12~18个月接种3次,可使99%接种者产生3个型抗体,至少维持5年 。
减毒活疫苗(Sabin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目前应用较多,这种活疫苗病毒经组织培养多次传代,对人类神经系统已无或极少毒性,口服后可在易感者肠道组织中繁殖,使体内同型中和抗体迅速增长 , 同时因可产生分泌型IgA,肠道及咽部免疫力也增强,可消灭入侵的野毒株 , 切断其在人群中的传播,且活疫苗病毒可排出体外 , 感染接触者使其间接获得免疫,故其免疫效果更好 。现已制成三个型的糖丸疫苗,可在2~10℃保存5个月,20℃保存10天 , 30℃则仅保存2天 , 故仍应注意冷藏(4~8℃) 。2个月~7岁的易感儿为主要服疫苗对象 。但其他年龄儿童和成人易感者也应服苗 。大规模服疫苗宜在冬春季进行 , 分2或3次空腹口服,勿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 , 失去作用 。糖丸疫苗分1型(红色)、2型(黄色)、3型(绿色)、2、3型混合糖丸疫苗(兰色)、及1、2、3型混合糖丸疫苗(白色) 。自2个月开始服,分三次口服 , 可顺序每次各服1、2、3型1粒,或每次服1、2、3型混合疫苗1粒,后者证明免疫效果好,服用次数少,不易漏服,故我国已逐渐改用三型混合疫苗 。每次口服须间隔至少4~6周,最好间隔2个月,以防可能相互干扰 。为加强免疫力可每年重复一次 , 连续2~3年,7岁入学前再服一次 。口服疫苗后约2周体内即可产生型特异抗体 , 1~2月内达高峰,后渐减弱,3年后半数小儿抗体已显著下降 。
口服疫苗后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发热、腹泻 。患活动性结核?。现刎筒?nbsp;, 慢性心、肝、肾病者,以及急性发热者,暂不宜服疫苗 。有报告认为经人体肠道反复传代后疫苗病毒株对猴的神经毒力可增加,近年来普遍采用OPV国家发现瘫痪病例证实由疫苗株病毒引起,大多发生在免疫低下者 。故目前都认为减毒活疫苗禁用于免疫低下者,无论是先天免疫缺陷者 , 或因服药、感染、肿瘤引起的继发免疫低下均不可用 。也应避免与服OPV者接触 。也有人主张这种病人宜先用灭活疫苗,再以减毒活疫苗加强,但多数主张只采用灭活疫苗 。
(二)被动免疫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 , 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 。免疫力可维持3~6周 。
(三)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 。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 , 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 , 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
(四)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 。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 , 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脊髓前角病变的诊断,脊髓前角病变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脊髓前角病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脊髓前角病变的诊断_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