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钙化移位的诊断_松果体钙化移位的鉴别


松果体钙化移位的诊断_松果体钙化移位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松果体钙化移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松果体钙化时,在X线片上可见到钙化阴影,这个阴影在诊断颅内肿物时 , 有一定价值 。MRI检查可确诊 。

(1)松果体钙化大于12mm 。
【松果体钙化移位的诊断_松果体钙化移位的鉴别】(2)钙化的松果体明显偏离中线 。
(3)松果体钙化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
松果体钙化移位的鉴别诊断:
1、脉络丛钙化:脉络丛钙化是最常见的生理性钙化 。脉络丛钙化极少出现在年龄小于3岁的人群中,脉络丛钙化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发生率在50岁时可达到75%以上 。脉络丛钙化主要出现在侧脑室中,很少发生在第三和第四脑室内 。钙化灶可为点状,直径可大于1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钙化通常是双侧对称,但也可不对称或仅单侧出现 。对于脑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时通过观察钙化的脉络丛有无移位及移位的方向可能对占位病变的定位有帮助 。
缰联合位于第三脑室背部松果体的前方 。30岁以后,有15%脑CT扫描可显示有缰部钙化 。尽管其形状较有特点,但它常被误认为是松果体钙化,典型的缰部钙化呈“C”形 。
2、基底节钙化:正常成人头颅影像片上可能会意外发现基底节区钙化灶 。其典型表现是呈双侧对称性,多开始于尾状核头部 。钙化灶也可不对称,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外侧部也可被累及 。基底节钙化在正常儿童人群中不常见,但在40岁以后的成人中则较常见,这种原发性的基底节钙化明显地表现为与年龄相关 。
生理性钙化无临床症状且钙化灶较微?。绻苹罱洗蟆橛谐葑春烁苹蚋苹鱿衷?0岁以下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病理性钙化 。
3、小脑齿状核钙化:后颅凹内的小脑齿状核也可出现钙化,但齿状核钙化比基底节钙化少见 。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幕上的钙化 。钙化通常呈弥漫模糊无定形状或呈小点状,这是由于钙质在微小毛细血管周围沉积及微小动脉和静脉管壁出现钙化所致 。齿状核钙化的意义同基底节钙化 , 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
4、硬脑膜钙化:硬脑膜钙化常见于中老年人,大脑镰或小脑幕钙化易于辨认 。大脑镰钙化多沿大脑镰走行而呈线状,也可表现为梭形或球形的局灶性钙化 。
5、其他颅内钙化:岩床韧带常出现钙化,在头颅侧位片上,表现为鞍背顶部与岩尖部出现线样钙化影;岩间韧带也可发生钙化,可出现所谓的“鞍桥”征;垂体钙化在正常人的组织切片上可辨出,单纯的影像学检查则很少能发现;晶状体钙化可见于老年人,表现为眼眶内的环状影 。
松果体作用与脑垂体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相反,使两栖类皮肤色素变浅 。松果体是神经内分泌的转换器,起“生物钟”的作用 , 并可能抑制性腺的活动 。松果体瘤按细胞形态学分类有多种,离开松果体而在漏斗附近的肿瘤称异位松果体瘤 。
对本病的治疗方案也应以术后放疗为宜,依据病理结果来设计靶区 。只是有的病例不但手术切除即使活检也很危险 , 只好单纯放疗,此时宜用边缘较宽的局部野照射(2~30) Gy/(2.5~3.5)周后,立即CT扫描与放疗前CT片对比 , 如显示肿瘤明显缩小则提示此肿瘤为生殖细胞瘤等恶性肿瘤 。射野则应改为全脑、全脊髓照射,剂量为30Gy(原发灶追加总量达 50Gy) 。如果 CT片显示肿瘤无明显改变,说明此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可能属于良除肿瘤而适于手术切除,若不宜手术则局部增加剂量至55Gy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松果体钙化移位的诊断,松果体钙化移位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松果体钙化移位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松果体钙化移位的诊断_松果体钙化移位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